民進黨今(29)日下午舉辦中國事務委員會第4次擴大會議,主題是「兩岸公民社會的交流」,並由前主席蔡英文主持。中研院學者陳志柔指出,當比較兩岸經濟發展時,雖然台灣的民眾看好中國,有中國月亮比較圓的現象;但問到兩岸政治經濟發展差不多下,卻有76%民眾不認為要統一。

民進黨這場擴大會議,邀請中國民運人士王丹、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吳介民、陳志柔,及作家張鐵志擔任引言,並邀請華人民主書院秘書長王興中就中國社會發展進行背景介紹與說明。會後,並由發言人林俊憲、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轉述會中討論情形。

學者陳志柔在會中提到一份中研院社科所民調指出,一般台灣民衆,對自己還有對中國的認識和評價,有一個很吊詭現象。台灣民衆對中國政府與台灣政府比較,對中國經濟與台灣經濟發展的比較時,對中國的未來經濟發展比較有信心,覺得「中國的月亮比較圓」。但問到如果說中國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發展都和台灣差不多了,那兩岸就應該統一?不同意的比例卻高達76%。

陳志柔認為,兩岸議題內,除了統獨、藍綠這是過去的軸線外,其實現在還有性別、階級以及世代各自不同的影響力,應該加強台灣社會對中國的正確認識。譬如說讓台灣人民能夠正確的區分中國和中共的不同,中國的官方和人民是不同的,中國的中央和地方是不一樣的。中國的內部其實是存在的一個很大的差異,存在著利益集團和被剝削者等等。

陳志柔也說,在兩岸經濟交流上,台灣內部也有不受益者,他們對於這個交流,心裡也不舒暢;但心理不舒暢者卻未必等同泛綠支持者,政治上不一定是支持民進黨。所以對民進黨來講,必須要了解哪些人是交流的非受益者,應該爭取成為這些社會群體的代言人,然後,引導台灣在兩岸的關係有一個新的發展。

而中國民運人士王丹也建議,在與中國交流時,應該區分「中國」、「中共」與「中國人」的概念;而兩岸公民社會交流時,應該先不談統獨議題。

對於台灣大埔運動、洪仲丘事件等新公民運動,未來與政黨的關係,學者吳介民認為有三種可能,一種是被吸納入既有的政黨勢力裡面;第二種則是平行發展;第三種則是發展成新的政治勢力。不過,對此,王丹則認為,現在的公民運動比較可能類似於80年代的台灣一樣。

吳介民也提醒民進黨,應多多關切香港變化。他說,自從國共和解以後,國民黨已不再熱中跟香港交往,但是香港與泛綠的交往卻未曾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