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工藝課程是一般人較少接觸的領域,但也有社區大學用不一樣的方式教導民眾學習金屬工藝之美。萬華社區大學老師王嫚表示,萬華社大的金屬工藝課程內容,除了教學金工技法外,同時結合議題探討,讓學員反思自身所處的在地文化、歷史、環境所帶來的影響,促進師生重新看待與關懷周遭生活環境,培養全新的價值觀與生活態度。

14日的「幸福報報—社大同學會」邀請王嫚和網友分享她的金屬工藝課程。工藝在傳統社會中,大部分都是運用在金屬、高級飾品類的工法居多,王嫚把這傳統的技藝藉由課程傳給更多學員,不論是技術上的傳授或是場域專業工具的不足,都是課程發展一大挑戰,但因為來上課的學員一開始就是對金屬工藝製作有興趣者,因此在議題帶入及教導學員製作,反而不是一件難事。

王嫚表示,現在的金屬飾品使用雕刻技術越來越少,甚至有許多珍貴技術已經失傳,為了把珍貴的傳統金屬工藝技術讓更多人學習,課堂中除了親自教授製作技巧外,也會邀請一些大師到課堂中分享自己的技術、作品以及個人的心路歷程,學員們的回應都極佳,甚至藉由大師分享,激盪出更多不一樣的可能。

在節目中,王嫚藉由與學員一起製作的「剝皮寮屋舍」說明他如何把在地議題融入課程中;王嫚表示,融入式教學都是在課程設計時就設想在裡面,把主題直接設計與議題相關,讓學員在實做的過程中,就自然而然地必須去觀察、探究。

例如「剝皮寮屋舍」的製作,為了把剝皮寮街景完整呈現,學員必須測量建築物、觀察每個柱子、門…等細微的樣子,而「剝皮寮屋舍」不只是把原街景以1:1的方式呈現,並加入環保綠能的構想,以太陽能電池發電照亮鑲嵌玻璃,達到文化保留、節能減碳的藝術作品。然而,王嫚不只是剝皮寮屋舍製作,他還陸續帶著學員們一同追溯萬華地區歷史文物的考究,挖掘出更多埋藏在萬華地區的文化歷史,融入作品中。

最後王嫚也表示,雖然融入式教學有一定的困難度,有時,學員在參與的過程多少也會有些怨言,不過他覺得這真的是很有意義,當學員共同完成作品後,看到課堂中每樣作品都有它背後的活力及故事,也深覺辛苦是值得的。王嫚鼓勵社區大學老師們彼此都可以互相合作,共同創造出各種課程結合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