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著追蹤《不能戳的秘密》紀錄片指農委會隱匿禽流感疫情議題,《新頭殼》發現,2008年高雄路竹的禽流感,從一篇最新日台合作論文來看,已「可」按照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法典界定為「高病原性」。

獨立導演及記者李惠仁花了六年調查製作「不」片,指台灣已出現本土的高病原性禽流感,但農委會匿而不報,反跟學者共謀定調為低病原性。該片27日在《新頭殼》網站首播,引起各大媒體關注,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長許天來回應媒體詢問說,有紀錄以來,台灣從來沒發生過高病原性禽流感。

李惠仁認為最具確實證據的高病原性個案,是2010年3月在彰化縣芳苑鄉一處養雞場發現的H5N2病毒。本篇報導所指的是更早一起,即2008年底發生在高雄縣路竹鄉(現為高雄市路竹區)的疫情。

李惠仁受訪表示,他懷疑2010年芳苑的病毒就是2008年路竹的H5N2病毒轉變而來,但難以查證。

本篇報導並不指控防檢局說謊,關鍵在於雞齡不同,可能出現不同測試結果,這也是由北海道大學獸醫研究所曾田公輔(Kosuke Soda)博士主寫的日台合作論文的要點之一。

簡單說,這一研究採用6週齡跟8週齡的兩組雞做實驗,注射代號Taiwan08的病毒。經《新頭殼》查對OIE制定的《陸生動物衛生法典(Terrestrial Animal Health Code)》,6週齡組的結果已完全符合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的標準。

精細一點解釋,OIE法典界定高或低病原性,是以「靜脈內病原性指數(IVPI)」為首要判準,「或者,作為另一選項」,可以採用死亡率。IVPI試驗要用6週齡雞,死亡率觀察則較寬,可用4週到8週齡的雞。

在曾田公輔的試驗中,6週齡組的IVPI值為1.86,已超過高病原性判定值1.2。8隻經10天後全死,當然超過高病原性判準的75%死亡率。

但8週齡組IVPI值僅0.68,並全數存活。

這篇論文今年2月發表在日本《獸醫學期刊(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Science)》網路版,9名掛名作者中包括3名台灣專家,其中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研究員鄭明珠接受《新頭殼》訪問證實,Taiwan08就是2008年路竹疫情的病毒,而她本人即是在當時負責檢測,但那時只採用8週齡雞。

她說,OIE的診測手冊規定,IVPI檢測可採用4週到8週齡的雞,「當時我們手頭只有8週齡的雞,就用了」,而結果未達1.2。

「IVPI可用4週到8週齡」,這和記者在OIE網站查到的2010年版法典規定用6週齡雞不符,但和2009年版手冊相符。鄭明珠說,最新版手冊也是寫4週到8週齡,她認為記者所舉的法典反而「是舊的,還沒改」。

她說,曾田論文中指出6週跟8週齡雞會有不同結果,這是新的發現,以前不知道,至於這會不會影響未來的實務跟規定,還言之過早。

《新頭殼》在超過一天前以電子郵件提出的相關詢問尚未獲得曾田公輔回覆。

據李惠仁的報導,2010年芳苑病毒經兩次IVPI測試,4週齡組值2.54,6週齡組2.41,但農委會加進不在OIE規範中的其他條件,故意操作成低病原性。

曾田論文終究把Taiwan08界定為低病原性,論文的中心論點,則是證明了這一病毒經過多次傳染後,會在短期內成為高病原性。文章說,「這強調對付禽流感時撲殺政策的重要性,即使病原病毒的IVPI值低」,並指出,進行IVPI測試時,雞齡應被納入考量。

台大獸醫學院教授蔡向榮受訪表示,他曉得這篇論文但不清楚細節,至於高或低病原性,「不是一刀兩斷」,可能涉及生物的差異。同時,實驗室裡的結果有時也不同於現場,因此難以估量這株病毒若還在養雞場環境中繼續演化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