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世界新聞報》醜聞的波及,全世界最大的媒體集團負責人梅鐸,與他的兒子詹姆斯在英國聽證會中受到國會議員毫不留情的問話,讓一向高高在上的梅鐸感到「一生中最卑微的一天」,同時也使得梅鐸的媒體帝國地位開始動搖。究竟媒體與倫理甚至媒體與政治存在著什麼樣的界線?優質新聞發展協會理事長蘇正平分析,梅鐸帝國的前景目前難以評論,但可以肯定的是,此事件已讓各國都開始重新思考政媒關係與新聞倫理。

蘇正平在今(20)日的「開放編輯室」節目中表示,竊聽醜聞在英國發生其實不令人意外,因為英國小報文化已有相當長時間。梅鐸集團也為自己辯護,指稱並非只有世界新聞報一家會使用竊聽手段,其他小報也是有的,只是這次梅鐸集團具有太大的影響力,才會受到大家嚴重批評。

此外,蘇正平指出,小報並非是指發行量小,而是指頁面規格相對比較小,因此常常用羶色腥的方式吸引大家注意,所以比較羶色腥的報紙開始被大家稱為小報。而幾10年前,英國的軍艦街是報紙的聚集地,當地也形成了彼此間互通八卦、切磋挖新聞手段的溫床,這樣的競爭也隨著科技的進步越演越烈。

蘇正平進一步表示,來自香港的蘋果日報因為香港曾受英國殖民的關係,所以也繼承了英國的小報文化,因此蘋果日報較偏向羶色腥其實是有脈絡可尋的。不過蘇正平也強調,不能將蘋果日報與小報文化等同視之,因為蘋果日報當中有些評論是讓人很肯定的,在政治上不依附藍綠一方,少接受關說,因此敢講,有些部分是台灣媒體做不到的。

針對部分人認為維基揭密過程中,也有不法手段,也應該同樣受到批評。蘇正平則說,英國是個階級意識強烈國家,當中普羅大眾佔大多數;而英國小報之所以高發行量,主要是因裡面所揭露的內容是貴族、政治人物的隱私,多少補償了大眾心裡的不平衡。

蘇正平說,這次世界新聞報所竊聽的對象是受害者家屬,傷害到了一般人民;而維基解密的資料獲得雖然不法,但並非是主動去取得這些資料,而是相關人士主動去爆料,加上它所對抗的是強大的國家機器,因此在性質上與《世界新聞報》有所不同。

蘇正平還指出,由於梅鐸掌握的媒體帝國勢力強大,過去不少英國國會議員畏懼梅鐸的影響力,因此不敢出來指控,加上政治人物的影響力需要傳播媒體的力量來散播,使得傳播與政治之間形成互相保護的關係。

最後,蘇正平提到,這次的醜聞讓大家開始意識到媒體是否沉淪;在英國陸續有媒體被發現與世界新聞報有同樣的行為,在台灣則有人質疑是否有同樣情況。媒體不應該高舉「新聞自由」的口號來將所有手段正當化,對於媒體自律是否確實落實,是應深刻檢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