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馬英九今(4)日一早發表「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六四感言,盼中國包容並珍惜異議份子的社會價值,此舉似有駁斥外界對於馬英九因兩岸關係日益密切,而避談平反六四事件之說。

馬英九在文中表示,「今天是6月4日,在這樣的一個日子裡,特別值得我們懷念曾經為了追求民主而勇敢付出代價的人們。」他提及,最近台大出版了「殷海光全集」重編本,由於殷海光是台灣民主的先行者,因為他堅持民主理念,強烈批判1960年代台灣的威權統治而遭軟禁,在憂憤中以50歲的英年早逝。但他那些帶有自由主義色彩的評論,卻替台灣社會播下了民主種籽。

馬英九在文中指出,何其幸運的是,當年如殷海光、雷震以及許多台灣民主鬥士對自由民主的主張,目前都已經實現了。「2年來,我曾在不同場合親自向殷師母與雷震先生的家屬,表達政府深摰的歉意。

話鋒一轉,馬英九提及,正因為過去曾有這段遺憾,「同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很願意分享經驗,提醒中國當局:應該包容並珍惜異議份子的社會價值。把他們關起來,不讓他們說話,真正受害的,不只是他們個人,而是無法因此修正可能錯誤的政策,以及無法聽取更多社會的心聲。」

馬英九指出,過去20多年來,中國的民主與人權的現況與其亮麗的經濟表現,形成顯著反差。不僅「六四」事件遲遲未能平反,劉曉波、艾未未等人又因言論遭到拘禁,這些都變成中國融入國際社會、成為新興領導者的主要障礙。

馬英九表示,3年來,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目前有超過百萬台商常居中國,每年台灣訪客也超過5百萬。基於兩岸深厚的血緣、歷史與文化淵源,日益密切的人民往來,「我們有責任提醒中共當局,政治改革必須配合經濟改革同步進行。台灣從威權轉型到民主的經驗顯示:改革一定會有陣痛,但絕不是災難,而是新生,帶來的是穩定和進步,以及人民對政府更多的信賴。」

馬英九在文後表示,在紀念「六四」的今天,「我們深切期望中共當局能勇於推動政治改革,促進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發展。」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政治改革的第1步就是寬容對待異議份子,珍惜他們的社會價值與貢獻,希望中共當局從早日釋放劉曉波、艾未未等人做起,此舉不僅可以大幅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更有助於拉近兩岸的心理距離。

影片說明:馬英九總統於「六四事件」22周年前夕(6月3日),將其於6月2日晚上在政大與陳芳明教授對談有關「六四事件」的新看法影帶PO上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