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藥物治療或癌症化療經常採取「亂槍打鳥」的治療方式,在殺死病灶細胞的同時,往往也將健康的細胞一併殺死,產生不少副作用,有鑑於此,陽明大學研發全世界首創的「超音波藥物傳輸監測裝置」,更精準的將藥物集中在病灶,提高治療效果,還可減少藥物費用。

陽明大學今(3)日中午舉辦全世界首創的「超音波藥物傳輸監測裝置」發表會,該成果已刊登在「國際核子醫學期刊」、「藥物釋放期刊」等國際知名期刊。

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助理教授楊逢羿說明指出,該監測裝置首先把藥物、超音波顯影劑以靜脈注射至體內,藥物會附著在超音波顯影劑的微氣泡上,在血液中流動,流經病灶的區域時,採取局部的超音波讓微氣泡破碎,增加瞬間的血管通透性,讓藥物更精準的集中在病灶,提高治療效果。

研究指出,這項技術可運用血流速度峰值速度、血流搏動指數變化的計算,預測藥物在目標區域的滲透量,施打的藥有多少到病灶,估計未來可讓施打藥物量減少一半至1/3,費用也相對減少;若採標靶治療患者,更可減少九成五費用。

楊逢羿分析,目前哈佛大學以核磁共振方式監測藥物傳輸,但費用較為昂貴,而且監測時間上會有所延遲,而陽明大學的監測裝置較便宜,也能夠同步監測;目前正在申請美國、台灣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