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半導體大廠英特爾(Intel)日前宣布,與美國政府達成歷史性協議,美國政府將以 89億美元取得英特爾約 9.9%普通股的股權,取得約 9.9%股份。雙方強調,此一投資為被動持股,將不涉及董事席位或治理權。對此,知名分析師郭明錤今(25)日發文表示,此交易無法保證在技術上獲得效益,但可以避免估值痛苦。
此外,郭明錤也提到,美國入股英特爾一事,無法適用於台積電(TSMC)或三星(Samsung),認為除了政治風險外,兩家都是已經有盈利的公司,對於公司發行新股會導致的每股盈餘(EPS)稀釋更為敏感;加上外國公司也沒有承擔美國振興美國半導體業的義務。對它們而言,保持政治中立長期對其維持全球營運至關重要。
「鑄造企業是國家戰略資產。外國政府入股意味著放棄關鍵國家資源的部分所有權,這可能會帶來潛在的政治風險——而這對美國政府來說可能也是不利的。」郭明錤表示。
郭明錤指出,美國政府最初計劃向英特爾提供 89億美元的撥款。關鍵變化在於,這筆撥款現在將以股權投資的形式發放,即以每股 20.47美元價格買進 4.333億股,相當於該公司 9.9%股份。雖然這些是普通股的主要成分,但美國政府放棄了股東的典型權利(董事會代表權或其他治理、資訊權)。這種被動的所有權結構,大大緩解了市場對美國政府可能干預英特爾營運的擔憂。
郭明錤指出,由於此次股票發行為首次發行,所得款項將直接流向英特爾。由於投資者主要關注獲利能力和先進製程節點的執行,儘管每股收益會稀釋,但阻力不大;至於選擇普通股而非優先股(特別股),是為避免可能限制英特爾資本支出的固定股利義務。這凸顯了這項交易並非緊急救助,而是一項長期策略性支援。
郭明錤表示,政府投資的首要意義,在於其強而有力的背書,強化了人們對英特爾「大而不倒」的信念。雖這不會直接提振英特爾的先進節點技術,但它鼓勵市場以較低的折現率重新評估該公司的本益比。這有助於提高英特爾的估值底線,改善其股價表現,並間接利好其營運。
郭明錤分析,「估值底線」可理解為一個強勁的價格支撐區域。英特爾先前的估值底線約 20美元——每當跌破這一水平,都會吸引強勁的買盤。因美國政府持有 9.9%的股份,加上先前撥款中追回條款的取消,大幅提升了這個支撐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