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新聞說,市售雞蛋被檢出「芬普尼」超標,還流到好幾個縣市。我才突然意識到,原來我每天吃的東西,也可能不一定安全。這又不是什麼高級料理,只是最普通的那顆蛋。更無奈的是,這不是第一次,2017 年就遇過一次,當時鬧得全台緊張,結果八年過去,2025 年居然又發生一次。問題好像從來沒有真的被解決。
根據衛福部的說法,雞蛋這次會驗出芬普尼,其實原因「很複雜」。像雞隻吃的飼料可能用了農藥、養雞場可能有噴除蟲藥,甚至連水源或周邊環境污染都有可能造成殘留。但是,防檢局不是早在2017 年就公告芬普尼水懸劑為禁用農藥了嗎?那現在這些「可能來源」到底是怎麼形成的?這種本來不該再出現的成分又回到雞蛋裡,本身就讓人很困惑。
說真的,我以前根本不會去看蛋盒上的產地、批號,更不會想那麼多。政府說目前狀況不至於影響健康,可是話講得溫和,我們聽起來卻難免心裡毛毛的。如果制度真的完善,應該要讓我們「在出事之前」就放心,而不是事情爆了才說會補強。
我希望政府能把飼料、農場管理、檢驗流程做到更透明,讓我們民眾買蛋時不用靠運氣。業者也應該更負責,把源頭資訊公開清楚。不要求什麼大改革,只希望能讓一顆最普通的雞蛋,變得可以安心一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