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非洲豬瘟」確診事件越揭越離譜,從疫情拖延通報、誤指特約獸醫、再到爆出「無照獸醫」參與診斷與用藥,這顯然不只是行政失誤,而是地方治理全面失靈的警訊。
根據目前的公開資料,案場豬隻疑似染疫後,市府農業局竟拖了十天才完成通報。更離譜的是,最初市府對外聲稱由「特約獸醫」開立處方,事後被真正的特約獸醫出面澄清非其所為。市府接著改口,指稱是另一名「王姓獸醫」負責開藥,但最新發展證實,這名王姓獸醫根本沒有獸醫執照,僅有獸醫佐證書,只能銷售動物用藥,依法不得診斷與開立處方。
換言之,從第一時間到現在,台中市政府對外發布的資訊與說法層層錯誤、反覆推諉。這樣的防疫體系,不但未能防堵疫情,更可能製造新的風險。
更嚴重的是,市府監督機制的長期鬆散。根據資料,該案場在今年五月仍定期上傳廚餘蒸煮紀錄,但六月開始急劇減少,七月只上傳一次,八月更完全未上傳。市府卻只在五月與七月進行過兩次稽查,明顯不符行政規範要求,也錯失掌握豬瘟疫情的關鍵時機。
防疫是地方政府最基本的責任。尤其非洲豬瘟並非新興疾病,中央早已建立完整通報、監測與稽查制度。若地方執行怠惰、紀錄造假或流於形式,中央再嚴密的制度也無法發揮作用。台中市這次的狀況,正是制度與人為錯誤的疊加。
然而,令人不安的不僅是行政的錯誤,更是政治的冷漠。事件爆發後,不少地方輿論仍以「不要談政治」帶過,彷彿只要不追究責任,就能讓問題消失。但事實上,「政治」就是治理的具體實踐。地方政府是否積極稽查、是否誠實通報、是否敢於認錯負責,這些全都是政治選擇的結果。
當市府的錯誤說明與防疫漏洞讓整個產業陷入風險時,「不談政治」其實就是縱容無能。政治不是骯髒的,逃避政治才是。若一個城市的市政失靈,卻沒有人願意追究問責,那麼下一次的災難,只會更大、更難收拾。
台中市防疫事件提醒我們的是,公共治理不能靠形象包裝,更不能靠「母親式溫柔」的政治語言。真正的領導力,是在危機中誠實面對錯誤、迅速修正制度、對人民負責。
在民主社會中,選票不只是情感表達,而是治理品質的守門人。倘若選民一昧原諒政客的怠惰與治理失能,最終受害的將是全體人民。台中這起「豬瘟事件」的真正教訓,不只是疫情破口,而是整個城市對公共責任的遺忘。因此,唯有重建問責與誠實的政治文化,台灣地方治理才可能從這場危機中學會成長。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