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不只是金融風暴,更是世界秩序崩潰的開端。股市崩盤引發失業、貿易戰與政治極化,最終推動了極權主義的崛起,點燃二戰的導火線。歷史告訴我們,當經濟失衡與政治失智交織,人類會重複錯誤,直到從制度中學會理性。

 

華爾街股災使美國銀行倒閉、工廠關門、民眾失業。1930年美國通過《史穆特—霍利關稅法》,平均關稅高達59%,引發全球報復,三年內貿易量縮減三分之二。各國陷入通縮、失業與民怨,人民對民主制度失去信任。希特勒以「讓德國再度偉大」之名上台,日本走上軍國擴張,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經濟絕望與民族憤怒結合,成了戰爭的燃料。

 

國際聯盟本可維護和平,卻因缺乏美國參與與制裁力而失效。日本侵華、義大利侵非洲,英法選擇姑息,美國陷於孤立主義。各國保護關稅、貶值貨幣,形成「以鄰為壑」惡性循環。軍事擴張反而成為「刺激就業」的手段,軍工經濟讓人類在復甦中走向毀滅。

 

近年的世界正重演那段陰影。全球債務高漲、貿易與科技戰升溫、AI衝擊就業秩序。中東戰火未息,烏克蘭與台海局勢緊繃,國際體系再陷「無領導」真空。當強人以民族主義為號召、民主社會又喪失信任,戰爭的邏輯就悄悄復活。

 

真正的領導力,不在於誰提高關稅、誰展示武力,而在於誰能防止誤判、維持制度與信任。若川普政府能在經濟民族主義浪潮中保持節制,與盟友協調秩序,美國仍能在強勢中維持和平;反之,若各國陷入報復循環,歷史恐再度重演。

 

對台灣而言,這不只是貿易問題,而是生存課題。台灣必須在經濟自主之外,建立戰略預警與外交協調機制,成為亞太和平防火牆的一環,而非戰爭導火線。

 

1929年的教訓是:和平需要治理,繁榮需要節制。當制度崩壞、理性沉默,戰爭就會在恐懼中萌芽。2025年的世界仍有選擇——要讓歷史重演,或讓人類成長,端看領袖能否從陰影中,看見未來的光。

 ◎蕭錫惠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