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報》近日揭露黃國昌主導吹哨者協會的運作內幕,指其實際上組成一支狗仔集團,專門鎖定綠營政治人物跟拍、偷拍,再透過媒體或特定政治人物曝光。這樣的情事,已不單是新聞倫理問題,而是涉及政治運作與媒體專業全面失序的警訊。
「吹哨者」本是指揭露公共危害的不法行為,例如貪腐、環境破壞或權力濫用等,目的是守護社會正義。然而,在黃國昌手中的吹哨者卻被操作為針對政敵的監控與抹黑。報導指出,參與成員包括公營媒體記者、前週刊狗仔、司法線記者,甚至透過LINE群組與實體會議,接受黃國昌直接指揮。更驚人的是,這些人還自稱薪水來自協會,對外卻拿著《菱傳媒》名片行走,金流後來轉由凱思國際支付。這樣的政媒與司法交織,已徹底模糊了公共利益與私人鬥爭的界線。
更令人不安的是,這些狗仔並非單純以新聞專業為核心,而是與特定政治勢力緊密合作。2022年九合一大選時,徐巧芯曝光陳時中「十指緊扣」事件。事後證實,拍攝者正是這批狗仔。當時的照片不僅重創陳時中的選情,更成為在野陣營選戰操作的素材。很顯然,當時的照片並非基於公共利益,而是精心設計的政治奧步。
事實上,這種做法對民主的危害是雙重的。首先,它扭曲了吹哨者的正當性。當吹哨不再是揭弊,而是監控與獵巫,社會將逐漸失去對真正公共揭露的信任。其次,它摧毀了媒體專業。新聞調查應該以查證、平衡、透明為原則,但這些操作往往是「先偷拍、後加工」,甚至交給政客直接放話。媒體從公共監督者淪為政治打手,最終只會加劇資訊污染與社會撕裂。換言之,這種模式已遠遠超過新聞調查報導的範疇,更像是「東廠式」的政治監控機器。
如果這種結合政客、媒體與司法記者的暗黑機制成為常態,政黨之間必然展開「以眼還眼」的惡性循環。今天針對綠營,明天也可能針對藍營或白營。當政治全面淪為偷拍、爆料的角力場,理性政策討論會被邊緣化,民主治理將只剩烏煙瘴氣。
吹哨者精神原應是守護社會公義的利器,如今卻淪為東廠術的代名詞。這面警世鏡提醒我們的是,若任由吹哨者精神被扭曲為權力算計的工具,台灣民主必將失去最後的清明。台灣民主的防線,不僅在於選舉投票,也在於守住制度的邊界。如果今天我們默許政客能以吹哨之名行東廠之實,明天就可能見到更多人以調查為名,對政敵展開無止境的跟拍與抹黑。這將是台灣民主最大的倒退。
因此,唯有重建媒體與政治的健康距離,要求更嚴格的規範,確保公營媒體人員不得涉入政黨鬥爭,媒體金流與政治合作必須透明化,我們才可能避免墜入「狗仔治國」的深淵。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