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政府在大罷免後,為回應民意的籲求,隨即啟動內閣改組,儘管多數仍是同一批舊人在大風吹而已,但當中還是不乏亮點,而新設立的運動部長一職,由奧運羽球金牌選手李洋出任,更是亮點中的亮點。
運動部另外還找來頗負盛名的美女體育主播卓君澤,擔任部長機要秘書,一整個年輕化、煥然一新的人事安排,顯然都是劍指年輕選票而來。畢竟,這是賴總統相較於蔡前總統、相對欠缺的一環,自然要想方設法鞏固。
不過呢,看看日前運動部的掛牌典禮,一群大官們想裝年輕、應景的載歌載舞,那種手腳不協調、一整個「尷尬癌」上身的畫面。不禁令人懷疑,在以清新人事任命希冀獲得年輕人青睞的背後,是不是還存在著傳統的官僚習氣,終究還是脫離不了典型老派的公務文化,那恐怕就會是新任部長李洋的挑戰了。
會衍生出如是的擔憂,不是沒有緣由的,早先在卓揆介紹新任閣員的場合中,李洋人在國外並未現身,而是由政務次長、前體育署長鄭世忠代表出席。我當然寧願相信是巧合,但如此重要的時刻,真有那麼重要的行程得持續,也是耐人尋味。其中的眉角在於,這「鄭世忠」是何許人也?
不過就在幾個月前,他可是內定出任首任運動部長的人選,畢竟,該部是由署升格,原先的署長,自然就是準部長。怎料就在這即將真除的關鍵時刻,遭到媒體爆料頻頻以考察名義出國參訪,甚至還遠赴北極傳遞聖火(咦,北極?傳給北極熊?!),被質疑是假公濟私,根本花公帑在自爽。自此之後,形象大傷,從而也就與部長大為擦身而過。
當然,我相信這必然涉及到政治上的權力鬥爭,畢竟,諸如文化、體育這種具體績效沒那麼明確的部門,可茲運用的資源(油水?合法要飯?)才多,自然受到執政黨內各派系的覬覦,誰不想著上位的可以是自己人呢?自然對非我族類者趕盡殺絕。由此可見,李洋部長若不能妥善擺平政治上的權鬥問題,恐怕又會是另一位誤入叢林的小白兔,令人堪憂。
從政府的用人哲學,約略便可窺見部長所能施展的權力空間,就以部會正副首長的人事搭配為例,大抵上可分為三種。
其一,首長由常任文官擔任,副首長為政治體系出身。
還記得蔡前總統2016年甫上任,掀起一波「老藍男」的人事任命麼?以當時筆者所待的勞動部為例,部長由馬政府時代的常務次長郭芳煜升任,政務次長則找來嫻熟勞工運動的郭國文、廖蕙芳擔綱。由於常任次長可說是文官之首,對於該部業務根本如數家珍,完全可以擁有對政策的主導性,不致於會受到下屬機關的影響(呼嚨?),相對較能貫徹自己的領導意志。
其二,首長純粹是政務任用,副首長為常任文官出身
相反的,若首長毫無該部會業務的歷練,而次長又是該領域的第一把交椅,則在公務體系龐大且複雜的運作機制下,為了求穩,首長極其容易便會參酌次長的意見行事,最終事事按照往例洽悉,原初期欲進行改革與創新的初衷,逐漸也就被消耗殆盡,坐實淪為徒有虛名的部長,當扛棒用而已。
其三,首長就是塊看板,副首長才是實權者
還記得小英政府最後一任閣揆陳建仁的出線過程麼?因著蔡賴之爭的心結,當時蔡總統有意扶持鄭文燦當繼任者,這也才有了所謂「大阿哥」的稱號。奈何,2022年地方大選,桃園市的慘敗,讓鄭元氣大傷,復以陷入到論文抄襲的學倫事件,使得本來敲定好接任閣揆的計畫,顯得名不正言不順。
最終,蔡總統只能找來老搭檔、光明聖騎士陳建仁出任閣揆,而鄭文燦來出任副閣揆。但明眼人都瞭,陳根本就是與世無爭的太平紳士,對政治沒有更上層樓的企圖心,因此,文燦其實才是真正握有實權的地下院長。
以上三種人事配置,您覺得運動部比較像是哪一種呢?李洋會被架空嗎?又鄭世忠會否才是地下部長?那就得置板凳、繼續看下去才知道了。
當然,衷心的企盼,李洋部長不會只是塊華麗的看板,也不該淪為下屬單位的傀儡,畢竟,台灣的運動事務,實在有太多體制上的不合理亟需徹底改革。大家若是不信,不妨上網google一下,各種體育賽事的協會之間,動輒出現代表權與經費分配擺不平的情事,顯見體育這回事,各家搶食資源的現象相當頻繁,如何妥適的讓體壇大佬們願意齊心為國家的榮譽而奮鬥,恐怕才是李部長在吸引年輕人選票之外的當務之急吧!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