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日前榮獲「2025年全球最佳濕地之星獎」,台南市長黃偉哲今(7)日於市政會議肯定各界多年來合作努力的成效。他表示,這項國際肯定不僅是官田園區的榮耀,也是台南市民共同的驕傲,展現出市府與民間長期合作推動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的成果。
黃偉哲表示,官田水雉園區的復育可追溯至1990年代,當時高鐵路線規劃通過葫蘆埤與德元埤,可能威脅到水雉棲地。經過環評決議,必須先完成15公頃棲地規劃,才得以動工。在開發單位、政府保育單位與民間團體共同努力下,成立了「水雉復育區」,並於2007年正式更名為「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持續推動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
全站首選:于朦朧屍檢報告曝光? 韓紅演唱會上公開落淚 「他」被曝也參與墜樓案....
農業局指出,經過30多年來公私部門持續努力,水雉數量自民國87年全台不到50隻,至113年已成長到3,030隻。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這次還在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中脫穎而出,獲得「全球最佳濕地教育工作者」及「最佳遊客景點之星獎」,全球有16個濕地獲獎,台灣僅官田水雉園區與關渡自然公園入選,成為各地學習的典範。
農業局進一步表示,台南擁有豐富的生態環境,市府將持續推動棲地優化及各項保育政策,並強調「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共榮。除了營造更適合水雉的棲地,也透過推廣友善農作方式,讓市民在安心選購官田菱角等農產品的同時,也一同為保育水雉貢獻力量,讓族群持續成長,生態環境更加永續。

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日前榮獲「2025年全球最佳濕地之星獎」,台南市長黃偉哲今日於市政會議肯定各界多年來合作努力的成效。 圖:台南市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