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政策的天平上,總有一邊需要犧牲。經濟學上的「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nity),雖原是用於國際金融中貨幣政策的自由、資本自由流動與匯率穩定三者不可兼得的理論,但在當前美國的經濟決策中,套在「高關稅、低通膨、低利率」上,三者恐怕也無法同時成立。
這是一場選擇的博弈,也是一場代價的轉嫁。
當前熱搜:館長嗆「斬首總統」惹議 王浩宇曝已轉交美方平台「下架」館長頻道
目前美國正處於這樣的經濟交叉點。為了應對過去幾年疫情後的經濟衰退與市場不穩,美聯儲(Fed)近期以降息來刺激經濟與就業市場。這意味著政策重心偏向「低利率」。
不過,就在聯準會於9月18日宣布降息後不久,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古爾斯比(Austan Goolsbee)於9月30日出席中西部農業會議時發出警告並指出,近期物價漲幅出現回升跡象。他也進一步說明聯準會當前面臨的政策兩難。
根據法律規定,聯準會肩負「雙重使命」:促進最大就業與維持物價穩定。古爾斯比解釋:「通常,當其中一項惡化,另一項會改善。例如,經濟過熱、失業率偏低時,通膨會上升;若經濟陷入衰退,情況則相反。」這種兩難局面在聯準會9月首次降息後變得更加突出。
當前熱搜:館長嗆「把賴清德X頭斬下來」涉犯2罪! 黃帝穎:若中國指示可判10年
這也意味著當通膨依然高燒不退,民眾的生活成本飆升,政府也不得不承諾控制物價,以維持「低通膨」的承諾。
那麼,代價可能是什麼?在這種情況下,「高關稅」這個選項或許難以同時維持。
事實上,美國關稅政策變數尚未明朗。根據美國聯邦上訴法院裁定,川普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加徵的對等關稅超出總統職權範圍。川普方面則認為,可能因此被迫撤銷與歐盟等多國達成的貿易協議。他於美國時間9月3日提出上訴,並警告若失去這些關稅鉅款,美國恐怕將淪為第三世界國家。儘管如此,目前上訴法院允許關稅措施持續實施至10月14日,期間相關政策仍充滿變數,最終結果尚未明朗,持續引發國內外高度關注。
美國對國際各國祭出高額關稅,標榜「保護美國製造」與「讓製造業回流」。這樣的政策短期內能撐起部分產業的就業與本地投資,但其代價是明顯的:進口商品價格上升,供應鏈成本增加,最終轉嫁給消費者。
如今,在降息與控通膨的雙重壓力下,美國政府是否能持續維持高關稅政策,仍有待觀察。雖然關稅能提高政府收入,但實際上受害最深的是缺乏談判能力的普通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