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大罷免的慘敗,執政黨為回應民意的籲求,隨即調整隊形,冀望重新站穩腳步再出發。在內閣方面,英系回鍋的意味濃郁,搭配最大亮點、體育部長由奧運金牌選手李洋出任,在在都顯現賴總統期欲向小英總統看齊,企盼重新獲得年輕世代青睞的企圖心。
循著如是的用人邏輯,在總統府方面,則是找來趙怡翔與李問等黨內新世代擔任國安會副秘書長,然其中最令人意外的,是讓鄭俊昇接任總統府副秘書長。鄭俊昇何許人也,大家或許感到陌生,畢竟他不是政治人物,而是前民進黨民調中心主任,在綠營陣中,堪稱民調的第一把交椅。
誠然,邀請民調專家進到總統府任職,目的很明確,就是希冀拯救當前搖搖欲墜的民意支持度。然民調乃屬落後指標,屢屢都是在事件發生之後,才會就該事件的民意脈動進行解析,根本無法起到引領輿論風向的作用。除非,民調的「調」,不是「調查」的「調」,而是「調整」的「調」,那就另當別論了。翻開鄭俊昇副秘書長的過往事蹟,是哪個「調」,大家就自行判斷吧!
記得筆者當年在勞動部任事時,正面臨著勞基法「一例一休」的修法風暴,那時候為了昭公信,說服大眾一例一休是落實週休二日的最佳解方,是比「兩例」(兩天例假都不得出勤)更優質的選擇,上級長官找來了這位鄭俊昇先生共商解決之法。結果呢,就是產出「85%民眾贊成一例一休」的結論。
當該份民調報告出爐後,輿論大炸鍋,畢竟這與一般大眾的認知相去甚遠,甚或不少親綠媒體也不挺,逼得勞動部不得不出面澄清,該份民調只是內參,然譴責聲浪並未因此停歇。隨著民調主持人的綠營背景曝光,更讓勞團與民眾認定,該份報告就是為了洗白政策之用,頗有「假民調」之嫌。
那麼,當年那份民調,究竟有甚麼問題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google一下,簡單的說,就是採取了「誘導式民調」的手法來進行調查,完全悖離民調問題設計該秉持的中立客觀性。
在問卷的製作上,當問及是否贊成「一例一休」時,題目先描述了該制度的種種優點,包括勞工擁有選擇彈性、選擇加班有加成工資可領等,若有似無的告訴民眾,這制度好啊!
相反的,當提到「兩例」的問題時,題目設計就先數落一番,諸如想多賺錢不可得、沒有選假或錢的自主權等,致使民眾自然先入為主的覺得這制度不怎麼樣。正是這樣的誘導,才會出現所謂85%支持一例一休的結果,但這完全昧於事實的調查,真有正向的助益麼?至少就當時的事例來看,根本是火上澆油。
所以說,這麼個嫻熟「誘導式民調」的高手進到總統府,會否繼續發揮其誘導大法來操弄民意脈動,著實耐人尋味。但衷心的奉勸賴總統,民望乃大勢所趨,開大門走大路,將民之所欲常駐心中,多點慈悲,少些算計,民調自然就會緩步爬升。
相反的,倘若錯解了民意的屬性,誤以為支持度是可以逕自調控可得,自以為是的覺得民調可以被操弄於股掌之間,那麼,距離總統民調9.2%的破防門檻,恐怕也只在咫尺之間。想清楚啊!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