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合」這三個字,相信是讓在野支持者們既愛又怕的名詞。端看此波「大罷免大烙賽」的結果,說穿了便是「藍白合」具體的實力展現,當兩股勢力能夠幾近完美的融合時,政黨輪替指日可待。但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2024藍白合上演君悅宴「分手擂台」的世紀爛劇,也不禁令人懷疑著,這兩個屬性截然不同的政黨,真能有合作無間的可能麼?一旦沒有了共同奮鬥的目標,沒有著明確對抗的政敵,在零和遊戲(如各級首長的選戰)的跟前,彼此如何坦誠相對呢?

隨著大罷免落幕,告捷的藍白陣營,在2026地方選戰的表態上,也漸趨積極。截至目前為止,民眾黨方面,有率先表態選新北的黃國昌主席、長期耕耘宜蘭的前立委陳琬惠、具有花蓮地緣關係的立委林憶君、以及昨日在地方黨部成立透露有意爭取彰化縣長的張啟楷委員……當然,這些表態,試水溫居多,但看在國民黨地方人士眼中,不知做何感想呢?想必是「藍營沒人麼?」,怎麼可能共推白營候選人選地方首長呢?假若又陷入「誰當正」的迷思,那麼,勢必會重蹈2024年的覆轍,再度因分裂、票源分散,而讓綠營漁翁得利。

相較起「搶當老大」的心態,其實如何做到「資源共享」,才是合作該追求的終極目標。畢竟,一個政黨要能夠茁壯至足堪承擔執政大任,人才的育成至關重要,單單憑藉著成就幾位政治明星的光環,遠遠不夠。端看當前政壇上活躍於各黨的青壯世代,要麼擔任過中央部會的政務機要職,要不就是經過地方政府局處首長的歷練,總之幾乎都有過在公部門任事的資歷。
當初由馬英九所倡議的「藍白合」六點協議,以部會別區分,讓藍白得以共享行政資源,用以培育自家的優秀人才,便是明白,唯有提供充分的育成資源,才有機會成就更大力量的政黨。

換言之,撇開表面的人選之爭,假若藍白雙方的合作,可以更深層的從「資源共享」的角度切入,以「選前分進合擊,選後聯合執政」的大原則,將選票淬發極大化,則2026告捷、乃至於2028再打一場勝仗,才有足夠的底氣。
基此,筆者認為,面對2026的地方大選,在野陣營不妨參考以下三點建議:

一、連任縣市首長,祭出「正副首長」的搭配承諾:
首先,假若該地方為藍或白執政,且首長為連任情況,以連任優先,但必須承諾其一副市長由不同陣營的人選出任,藉以符合「資源共享」的精神。如此一來,民眾黨在新竹市的執政版圖應可獲得延續,即便屆時不是由高虹安繼續選,只要藍營不派人,按先前罷免投票趨勢看,要贏並不難。相對的,在藍營執政縣市中,各該進入第二任期的首長,諸如蔣萬安、張善政等人,現階段也都一枝獨秀,只要選票集中,連任當屬輕而易舉。

二、屆滿縣市首長人選,全民調決定:
其次,如果該地方首長已兩任屆滿、抑或是根本由綠色執政的縣市,藍白雙方若皆推舉人選,就由全民調來決定。至於民調該怎麼做,自有一套科學規則,只要雙方陣營接受,不事後翻桌,理當不成問題。當然,延續前項建議,勝出的一方,仍須接受任命另一陣營人選擔任副市長,藉以讓彼此合作更加緊密,雙方支持者也才更有意願出來投票。
當然,或許白營支持者會有所不滿,認為此舉還是獨厚藍營,畢竟國民黨在地方扎根甚深,民眾黨怎麼比民調,想勝出談何容易。但這不就是擺明的政黨實力麼?漠視這勝選關鍵,一意孤行的認為自家的候選人最優,豈非重蹈2024年的覆轍,最後難道要大家相約土城見麼?

三、兩黨縣市議員,全民調決定:
以我看來,就民眾黨而言,派人出來選地方首長,勝選機會不大,其主要的目的,乃在於藉著「母雞帶小雞」的集體造勢拉抬,能極大化地方議員的席次。畢竟,對小黨而言,SNTV選制下的議員戰場,才是重中之重。基此,國民黨不妨大器一點,開放以全民調的方式,將兩黨議員候選人都納入民調,依序提名,再進行聯合造勢、甚或祭出配票策略,讓在野議員席次可以極大化。按民眾黨向來以培養高顏質、高聲量的人才育成策略來看,要想在全民調中勝出,機會相當濃郁,應有著極大合作誘因才是。
此舉對國民黨看似會窒礙難行,畢竟,國民黨在議員提名向來尊重「現任優先」,致使新人要冒出頭相當困難。但現在就是年輕人的時代,那種一做做個幾十年、甚或還繼續讓政二代、政三代一直做的思維,真該徹底的被揚棄了,藍營之所以會積弱不振,與地方長期被派系與山頭勢力把持,脫離不了關係。基此,假若能夠藉由2026藍白合的契機,用全民調的方式,汰弱留強,來一輪大換血,讓更多青壯世代加入在野陣營,相信對於兩年後的大選,絕對也是利大於弊,何樂而不為呢?

青春有限,政治人物的生涯亦然,即便再優秀的人才,錯過了理當被栽培的契機,過去便不復存在了。端看藍營當前最有戰力的徐巧芯、羅智強等人,他們可都是在馬英九擔任總統期間被拔擢的,這就是人才育成的重要性所載。試想,如果國民黨不是空白了十年,如果坐擁執政資源能多培育出十個徐巧芯,則當前的政黨戰力,絕對不會如此孱弱。民眾黨亦然,諸如學姊黃瀞瑩、陳宥丞、陳智菡等人,也都是來自於柯P北市府的歷練,才能在政壇站穩一席之地。
基此,是時候該揚棄那種「搶爭大位」的意氣之爭了,因為在大位以降,還有很多小位子,可以做為茁壯政黨的成長資源,這才是藍白彼此該著眼的面向。為了大局著想,為了政黨發展,錯過了2024的合作契機,您何忍再讓2026手到擒來的勝利再度流逝麼?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