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資深媒體人單厚之〈萊爾校長自欺欺人的領導風格〉,內容論點有些對有些錯,但政治評論雖屬於主觀性,但仍需理性論據基礎,但必須承認單部分論點是正確,賴政府必須多元包容採納。
單厚之,單姓氏的正確讀音為 ㄕㄢˋ (shàn)。 許多人會誤唸為「ㄉㄢ」,但作為姓氏,「單」應讀作「shàn」, 單姓源於西周時期周成王的少子被封於單國,後代以封地為姓。
諸如厚之提及賴清德今天最大的問題,所有的問題根源都是他,所有激進、民粹、違反民主的爛事都是他做的,他卻躲在後面雲淡風清、高高在上。既要指揮別人當黑手套,還要扛下主謀的所有責任 。
都推給賴清德總統,問題就自動解決?
誠然,厚之部分的觀察是對的,賴總統必須負責,而民進黨在大罷免議題從可能到不可能的關鍵點之一,其實是賴總統「團結十講」原想助攻大罷免成功,卻出現「雜質說」等低級失言風波,弄巧成拙,一個失誤被對手放大,此事賴幕僚團隊也需被檢討究責。
而行政院長卓榮泰在一萬元現金、職軍加薪、核電等議題的確處理不好,立場反覆,讓支持者無所適從。
但賴總統也正積極進行內閣改組,同時啟動「提前改選總召」連署書。
都推給柯建銘總召,問題就自動解決?
答案也是一樣的。
因柯建銘與綠營立院黨團捍衛的,一直都是行政院的政策與主張,怎麼轉眼間變成首要戰犯。
現在正是賴政府在兩難情境下所做的政治決策。
《美麗島電子報》「8月國政民調」,民調結果顯示31位立委的罷免全部失敗,有52.0%認為柯建銘應該要負比較大的責任,另外有45.8%則認為是賴清德總統要負最大責任。
賴政府面對議題毫無戰力,打臉綠營自己支持者,迎合國民黨、民眾黨,反讓台派失望等缺點都急需修正。賴也正在發力內部改革,不要賭民意不要測人心,事在人為,只要人民對政策改革有感,台灣民調是會變化。
現在是柯建銘主動下台,下台可暫時性幫綠營解圍,及時止血,穩住台灣政治大局。而不是以柯妻淚訴「75歲了讓他當完這屆」成合理化理由之一。
再回來,賴總統提示柯建銘,以台灣國家發展大局為重,不是個人位置去留賴著不走,是目前最好的解法之一。
賴政府內閣改組+柯建銘下台是兩難情境下所做的政治決策。
諸葛亮:「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若遠小嫌,難相違覆,曠闕損矣。違覆而得中,猶棄敝趫而獲珠玉。然人心苦不能盡,惟徐元直處茲不惑。又,董幼宰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於十反,來相啟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勤渠,有忠於國,則亮可以少過矣。」
參與政治政策來共同討論的目的,是匯集眾人的智慧,擴大對國家忠誠的建議,為了避免個人嫌疑而隱瞞真實想法,將會造成損失。 真正的好建議如同撿拾珍貴的寶物,但人心難以完全做到,只有像徐元直(徐庶)這樣的人能夠保持清醒、不迷惘。
厚之、元直你們有點像,古學今用提供諸葛亮的評論,讓你參考一下。
文.張天泰
( 教育博士、政治工作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