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亞太家辦協會之邀,我在日本東京分享了一場關於企業如何在經濟逆風中突圍的演講。現場來自各地的企業主與管理者互動熱烈,也讓我再次深刻感受到——在高齡化、低成長的環境下,性價比、情緒價值與銀髮經濟,正逐漸成為下一波商業破口。(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
前陣子我受亞太家辦協會之邀,前往日本演講。說來也巧,我對東京其實不陌生——過去曾在那裡的五星級飯店總統套房中,進行過幾場難忘的高階面試。這次重返東京,卻換了個角度,思考的不是招募,而是生存。
日本,這個高度老齡化且經濟停滯多年的國家,企業究竟是怎麼撐過來的?又是怎麼轉型、逆勢成長的?走訪下來,我發現他們的「生存智慧」,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實用,也更值得借鏡。
現在,全球經濟的風暴正一波波襲來,而更讓人不安的是——我們看不見終點。那麼,在這場持久戰中,企業還能抓住哪些轉機?
危機下的商機在哪裡? 這些問題,我想透過這篇文章一起思考。
1.性價比是一切:思考如何能讓消費者花得少,得到多
當經濟低迷時,人們花錢一定會更加謹慎,只會為真正需要的東西買單。這也是為什麼一些企業開始選擇回歸消費者的「基本需求」,例如日本7-Eleven迅速調整產品結構,將更多的貨架空間留給日常用品,如居家服、個人護理產品,減少對高單價商品的依賴。
同時因應上班族對咖啡的需求增加,7-Eleven也提供平價咖啡,以相對便宜的價格提供高品質產品,滿足消費者「少花錢、多面子」的需求,這種「少即是多」的策略,不僅降低了存貨風險,還增強了消費者的消費黏著性,讓7-Eleven在經濟停滯的大環境下實現逆勢增長。
2.回收經濟爆紅:廢物不一定是垃圾,而是新商機
在經濟壓力下,許多企業開始思考並挖掘「資源回收」這個賽道。日本的「二手市場」近年的增長十分迅速,部分企業透過免費回收、翻新和再銷售舊商品,建立起了一個完整的循環經濟鏈。
這個新興的商業模式不僅解決了環保問題,還有效為企業增加了現金流。就像某些品牌企業透過提供消費者「以舊換新」的策略,不僅大幅降低了獲客成本,還提升了老顧客們對於品牌的忠誠度。
此外隨著「二手行業」的大幅成長,還催生了大量與再生經濟相關的就業機會,例如: 各行各業的「二手鑒定師」,這些職位在市場低迷的時候,反而成為企業爭相邀請的熱門職缺。
這種從“無用”中找出“有價值”的思維,與我們在內訓中常提到的「顧客需求挖掘」不謀而合。了解客戶的潛在需求,發掘隱藏在表面之下的商機,是在經濟低迷中找到增長點的關鍵能力。
3.重視情緒價值:在心靈缺口中找到商機
當現實世界的壓力越來越大,人們自然會更加渴望追求精神上的滿足。這也是為什麼在經濟下行期間,日本的動漫、遊戲、公仔、虛擬偶像等產業的消費不減反增異常火熱。
那些看似可愛的周邊商品,其實遠不只是娛樂工具,它們更像是一種心理出口、一種讓人感覺被理解的情感寄託。例如,近期非常熱門的動畫電影不僅僅是視覺享受,更是能引起大眾情感共鳴的故事,讓觀眾在短暫的逃離現實中找到慰藉。
企業若能洞察並回應這樣的需求,就有機會在飽和的市場中,打出一條差異化的突圍路線。我自己對這個領域非常看好,看看「POP MART 泡泡馬特」這幾年的營收成長,就能明白——只要能創造出真正有共鳴的情緒價值,不只本地市場,放眼全球也都能開出漂亮成績單。
4.銀髮經濟:活到老,賺到老
隨著科技與醫療的進步,全球的人均壽命將持續增加,人口老齡化將成為全球的趨勢,銀髮經濟正在成為新的市場藍海。
在日本,有許多七、八十歲的老年人仍然活躍在勞動市場,從事服務業、零售業等工作。這些熟齡勞動力不僅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同時還擁有穩定工作與消費能力。
這樣的族群,其實對「學習」和「自我成長」仍有高度興趣。我們基金會近期推出的 《AI全攻略》課程,就吸引了不少銀髮朋友參與。他們對於數位分身的應用、AI簡報快製工具等新知展現出極大的好奇與學習熱情,這也證明:只要工具友善、內容實用,熟齡族也能成為數位轉型的一股關鍵力量。
因此,我常建議企業主:與其只把銀髮族當作「長照市場」的對象,不如也看見他們在「健康、社交、終身學習」等面向的多元需求。這將不只是商機,更是一場新型態的世代革命。現在開始思考、投入銀髮市場,絕對不嫌早。
總結
經濟下行並不等於機會的消失,反而是重新思考市場需求、調整經營模式的契機。無論是強化性價比、發展回收經濟,還是滿足情感需求與關注銀髮市場,只要企業能靈活應對,就能在動盪的市場環境中實現逆勢增長。正如那句老話:“困難是創新的催化劑”,只要做好充足的市場調查與準備,即便在市場下行的艱困時刻,一樣有機會找到新的商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