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藍白凱道遊行舉出口號喊「罷免賴清德」、「彈劾賴清德」,但兩種方式都需要三分之二的立法委員同意,等同於76個席次,但藍白的席次總共加起來只有52+8個席次,幾乎等同於一種不可能的任務,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批評:「席次不夠,根本打假球,憲法法庭正在被他們癱瘓」。關於這句話,我不能再同意更多了。
這樣的遊行與訴求也代表著部分民眾的不滿情緒與社會氛圍。即便在數字與憲政程序上幾乎不可能達成,但民眾仍透過集會、遊行表達自己的聲音,這本身是民主社會的一部分。只是,當訴求與現實脫節,過度渲染情緒、製造對立,只會讓台灣社會更加撕裂,讓民眾對政治失去信任。我認為,真正愛台灣的人,不是用不切實際的訴求消耗社會資源,而是提出具體可行的改革與建設方案。
台灣社會需要的是能夠理性對話、誠實面對問題的政治文化,而不是不斷靠鬥爭與攻擊來吸引目光。每個人都應該看清楚這種「打假球式」的鬥爭,只會讓整個國家陷入空轉,真正需要的是各黨各界坐下來討論,面對台灣經濟、教育、國防等真正攸關未來的議題。如果我們只是冷眼旁觀、默默接受這種政治鬧劇,最終受害的只會是我們自己。因此,我們不該只是看著,而是應該發聲、行動,讓台灣的政治文化朝向更健康、成熟的方向前進。
黃譯玄(學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