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宜蘭政壇,游錫堃先生確實身體力行繼承郭雨新先生的精神。所以在他擔任省議員和縣長期間,一方面非常謙卑地承接這一股力量,另一方面又持續去拓展,所以後來光是他腦海裡能夠記住姓名、電話、地址的支持者就有一千位,這一千位他都去過他們家,知道他們家住在哪裡。 反觀,黃煌雄先生是靠著郭雨新的支持者才能選上立法委員,可惜他恃才傲物、私心太重,最後遭到郭雨新支持者的唾棄,這是黃煌雄無法在宜蘭政壇立足的根本原因。1981年省議員選舉充分體現了黃煌雄的個性,同時也埋下他遭到郭雨新支持者唾棄的伏筆。 無奈,黃煌雄先生非但不引以為鑑,反而想方設法竄改宜蘭民主運動史。筆者研究宜蘭民主運動史已經超過三十年,為了緬懷眾多民主先輩的貢獻,也為了讓後代子孫知道歷史的真相,因此徵得游錫堃前院長的同意,將影響宜蘭深遠的1981年省議員暨縣長選舉公諸於世。這純粹是對歷史負責,沒有任何政治動機,更不想對當前政治造成絲毫影響,所以才選擇在游錫堃前院長卸任公職一年多後發表。
游錫堃在〈悼念民主鬥士游振亮先生〉一文中,曾提到「其競選團隊多人建議定南兄轉投兩強對峙的縣長選舉。其後,經過一個『形式上』的協調,於是宜蘭縣黨外省議員參選人就剩下我和張川田兄。」(游錫堃,〈悼念民主鬥士游振亮先生〉,《民報》2022年09月21日)
未料,「經過一個『形式上』的協調」這一句話,竟然引起黃煌雄的不快,於2023年5月初版六刷的「《人民的力量-蘭陽平原的雨月四十八天》(以下簡稱《人民的力量》) 序文〈召喚黨外精神〉中,批評游錫堃「陳述內容過於局部性、個人化、片段化、甚至戲劇化」(黃煌雄策畫,《人民的力量-蘭陽平原的雨月四十八天》六刷,台北市玉山社出版,2023年5月,頁vii)外,接著又以〈黃煌雄:召喚黨外精神〉乙文,於2023年05月26日投書於《上報》評論版。
精選報導:張文隆觀點》游錫堃前院長還原1981宜蘭黨外關鍵選戰1
《人民的力量》序文〈召喚黨外精神〉中說:「黨外另一位省議員候選人游錫堃,2006年在本書初版出版前曾婉拒受訪;時隔16年之久,2022年9月,以立法院長名義,在一篇紀念專文中……,談及對1981年宜蘭選戰的一些看法,其中:--他形容『廣興會議』是一個『形式上的』協調;--他忽略當時的歷史情境脈絡:……。該文代表游錫堃個人回憶的視角,呈現他對1981年宜蘭選戰的理解。然而,該篇文章並未著墨:影響1981年宜蘭選戰最為關鍵的黨外精神、廣興會議協調過程,以及三位黨外候選人彼此間的競選互動。此外,該篇文章的陳述內容過於局部性、個人化、片段化、甚至戲劇化;相較之,本書所呈現的結構性、全局性、平實性、與節奏感,實描繪出一幅相對精準的歷史路徑與風景,足以『向宜蘭歷史及子孫做見證。』反觀之,游錫堃在1981年後擔任過宜蘭縣長、行政院長、總統府秘書長、民進黨主席、現任立法院長,但他在2022年所撰寫的紀念專文中呈現的『我見』,與張川田、陳定南在『訪問稿』中所呈現的『我見』,在風格上實差異甚大,而在格局上更無法相提並論。」(《人民的力量-蘭陽平原的雨月四十八天》六刷,頁vi〜vii)
許多9月27日黨外協調會議(即黃煌雄事後所追稱的「廣興會議」,以下簡稱「927黨外協調會」)的參與者看過《人民的力量》一書之後,都知道該書內容諸多不實。該書在2006年11月出版,當時民進黨執政,朝小野大,又發生「倒扁紅衫軍」事件,正值民進黨政權風雨飄搖之際。
身為民進黨主席的游錫堃,面對同年12月3日「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及一年後的2008年初的「總統大選暨國會改選」,為避免節外生枝,造成外界有民進黨內鬥、宜蘭縣民進黨人士內鬨的感覺,一直採取清者自清、相忍為黨的態度,並未澄清或回應。
未料息事未必能寧人,有時息事寧人反而會造成以訛傳訛。時至今日,不管是避免以訛傳訛,或呼應黃煌雄在《人民的力量》書內「2023年六刷序〈召喚黨外精神〉」文中所強調「為向宜蘭歷史及子孫做見證」(《人民的力量-蘭陽平原的雨月四十八天》六刷,頁i),以及該書中所言「本書的六刷,以及六刷的新序,最根本的初心便是要『還原歷史』……」(《人民的力量-蘭陽平原的雨月四十八天》六刷,頁ix)等文,已經迫使游錫堃不得不選擇「還原歷史」,以利為台灣民主發展史留下一些事實與真相。以下先指出三個要點,
第一,十六年後才談之說,與事實不符
有關黃煌雄說:「時隔16年之久,2022年9月,以立法院長名義,在一篇紀念專文中……,談及對1981年宜蘭選戰的一些看法。」等語,與事實不符。因為有關游錫堃自己對1981年選戰的相關看法,早已於黃煌雄策劃出版《人民的力量》乙書的「同一年」,明載於「台灣省諮議會」2006年12月出版的《台灣省參議會、臨時省議會暨省議會時期口述歷史訪談計畫--游錫堃先生訪談錄》中。
第二,忽略歷史情境脈絡的是黃煌雄本人
至於黃煌雄批評游錫堃:「--他形容『廣興會議』是一個『形式上的』協調;--他忽略當時的歷史情境脈絡:……」等語也不是事實。真正「忽略當時的歷史情境脈絡」的是,黃煌雄本人及其所策劃的《人民的力量》這本書。
第三,「推薦游錫堃」五字純屬虛構
有關黃煌雄批評游錫堃的文章:「陳述內容過於局部性、個人化、片段化、甚至戲劇化」等語,則正是游錫堃讀了黃煌雄所策畫的《人民的力量-蘭陽平原的雨月四十八天》一書的感覺。因為該書的核心論點,是植基於「927黨外協調會」「決定推薦陳定南參選縣長,『推薦游錫堃、歡迎張川田』參選省議員。」(《人民的力量-蘭陽平原的雨月四十八天》六刷,頁xi。)這句話。但是這句話僅「推薦陳定南」是事實。「推薦游錫堃」五個字根本是虛構的。俗語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因此該書出現一些「局部性、個人化、片段化、甚至戲劇化」的陳述內容,自是無法避免的結果。
究竟歷史真相為何?且讓筆者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