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稅戰短暫降溫,根據《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雙方決定同步降低懲罰性關稅,美國將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從原本的 145 % 降至 30 %,中方也將對美商品加徵關稅從 125 % 降至 10 %,為期 90 天。儘管談判仍在進行,市場暫時喘了一口氣,但美國內部經濟壓力與政策矛盾仍浮上檯面。

根據美媒《Axios》報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 5 月 21 日的一場活動上罕見承認,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額關稅在上月已對美國造成明顯衝擊,甚至坦言「總統(川普)也對此感到恐懼」。盧特尼克強調,這場「必要的戰爭」勢在必行,並試圖安撫大眾情緒,宣稱關稅不會轉嫁給美國消費者。

延燒焦點:(影) 逃兵多達5萬人! 機密文件外流俄軍漏氣 烏無人機又滅俄裝甲部隊

但這番說法隨即遭現場打臉。當盧特尼克詢問觀眾是否親身感受到關稅影響時,在場群眾以明確「是的」回應,現場尷尬氣氛瞬間凝結。他轉而引用溫和的通膨數據為關稅政策辯護,表示關稅實施數週尚未顯著影響物價,但難以平息民間對生活成本上升的憂慮。

報導指出,川普政府先前高調推出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對幾乎所有貿易夥伴商品同步加稅,雖隨後對大多數國家暫緩 90 天,卻保留對中國的高稅率,近似變相貿易禁運。如今美中雙方終於各讓一步,象徵性降稅,也顯示雙方均在經濟層面承受壓力。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近期出席公開活動時為川普的關稅政策辯護,美國民眾對物價上漲仍然憂心忡忡。 圖:翻攝自 @dcexaminer X 帳號

美國商務部最新資料顯示,2025 年第一季 GDP 較前一季下滑 0.3 %,創 2022 年以來最差表現。當季淨出口對 GDP 拖累達 4.83 個百分點,顯示企業對關稅預期轉向保守,導致大量進口與囤貨。同時聯邦政府支出下降 5.1 %,亦連帶拉低經濟動能。

川普政府先前喊出「90 天談成 90 項貿易協議」的目標,如今也逐漸降溫。盧特尼克坦言,夏季之前「希望」能與「大多數主要夥伴」達成協議,但未再具體列出國別與時程。根據《路透社》分析,川普執政團隊人手有限,光是過去修訂與韓國的汽車與鋼鐵條款就花了超過 8 個月,與墨加簽署全面自由貿易協定更是歷時兩年,要在短時間內同時敲定數十個雙邊貿易協議,實屬不可能任務。

雖然川普主張「強硬談判才能重建公平貿易」,但現實顯示,極端加稅政策不僅打擊美國進口依賴型企業與消費者,也造成經濟放緩與國際不確定性升高。在貿易戰與大選交纏之際,川普團隊如何重新詮釋「強硬但不自傷」的經濟戰略,將是其連任路上的重大挑戰。

美中雙方在結束日內瓦的會談後,宣布各自調降 115%關稅。對此,中經院長指出,原先預估會因兩邊領導人都愛面子,可能最少會拖一個月左右才落幕。沒想到三個星期就結束。   圖:翻攝自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