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台大學生在臉書發文願協助收罷免連署書,而在網路上被侮辱與攻擊的事件,引發熱議。該學生表示,這麼做純粹是認為某人不適任立委,並表達自己的意見。沒想到卻引發網路上的批評與被要求公開個人資料,以及讓該學生的系所收到抗議電話。看完此事件,我不禁產生疑問:台灣的言論自由在哪裡?民主典範是這樣當的嗎?

身為台灣人,我對台灣是個民主自由的國家感到驕傲。但我看到一名學生只是發表對政治的言論,他並沒有做錯任何事,卻被批評與欺負。這樣等同於在打臉台灣的言論自由,以及在形塑一個讓青年不敢發言的社會。

直到今日,還是有許多人拿出「政治不進入校園」的標語,合理化自己批評那些勇於發表政治言論的學生們。知道歷史脈絡的人會知道,「政治不進入校園」是對早年威權時代的警惕,並期盼校園成為一個能自由思考與談論的空間。如今,此標語卻被當成堵住學生嘴巴的利器。在這樣的氛圍下,台灣不配擁有「民主典範」的頭銜。

學生在校園不僅學習知識,還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訓練敢於發言的勇氣。社會氛圍不應該成為學生們的絆腳石,而要成為引導學生們不要害怕說話的墊腳石。因此,希望社會能改變惡言相向的風氣,製造一個友善的論壇,讓每個人都可以理性表達意見與交流。

 

文/游孟蓁(學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