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黃國昌以近九成得票率當選台灣民眾黨主席,恭賀的自然有,但更多的,是揶揄和嘲諷的酸言酸雨,撇開那些專門以打民眾黨蹭流量的名嘴或政黨,就連自家人、同場競選的蔡璧如,也特別傳了張黃色的「眾力」黨徽,諷刺黃就是個政治變色龍。如此褒貶不一、兩極化評價的背後,您是怎麼看待這位曾被譽為「國昌老師」的政治工作者呢?
先談談負面的印象吧!從政黨忠誠度來看,毫無疑問,他就是政治變色龍,從民進黨暗助所帶起的太陽花運動起家,隨後成立時代力量,之後又跳槽到民眾黨,如今還與國民黨buddy-buddy,一個人就蒐集了綠黃白藍四種顏色,這豐富的政治經歷,放眼台灣,大概就只有擔任賴總統競選總部主委、司法院副院長「未遂」的姚立明足堪媲美了吧!
所以,說他是「政治變色龍」,或不過是說出事實而已,不算是甚麼謗言!然而,變色龍是因何而變,顯然就是「同款,不同師傅!」
就生物學上而言,變色龍乃為了避難而變,配合著環境的保護色,讓自己免於被滅掉的災厄。相對的,在人類的世界,變色龍所指的,就是種趨炎附勢的諂媚表現,為了競逐權力,或為了更大的富貴,自然而然的朝著權貴的方向前進。縱觀國昌老師的從政經歷,您覺得哪一種屬性多一些呢?
確實,或許從權力的觀點,哪裡有主席當,就往哪靠,這擺明了就是典型求上位的官場現形記。然而,倘若深究他每個政治轉折點的決策心態,是不是還會如是想呢?
時序點回到太陽花學運,當時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擔任研究員的黃國昌,以法律學者之姿,提供合法性的論述,給予學運在法律界定上更大的底氣,那是大家初次乍見其人的時刻,而當時他所對抗的,是國民黨執政的馬英九政府。
其後,太陽花學運落幕,部分學運領袖選擇進入民進黨的體系繼續打拼,如今諸如林飛帆已貴為國安會副秘書長。試想,假若國昌真想趨炎附勢,按當時學運領導群的學經歷,他該算是首屈一指的吧,又是蔡總統康乃爾的學弟,沒道理不被重用吧?!而他卻選擇另闢蹊徑,成立時代力量,與執政的民進黨在政策議題上若即若離,希望走出自己的路,不想成為「小綠」。最終在決定不支持蔡總統連任的議題上(*有一說是謠傳國昌自己想選總統,但可能嗎?他選得上才有鬼!),與黨內「挺英派」的林昶佐正式決裂,導致一票親綠民代退黨出走,時力元氣自此大傷。換言之,這時候他所對抗的,雖然變成民進黨,但唯不變的,反的同樣還是執政黨。
接著,他繼續留在時力,為了衝刺選票、不被大黨邊緣化,國昌接受被排在不分區邊緣的第四名,冀望透過自己的高人氣,能四席全上,最後結果不如預期,時力只剩下王婉諭與邱顯智兩席。但根據報載,當時或許彼此已有默契,王與邱應會在兩年後挑戰地方首長(王選苗栗,邱戰新竹),屆時就可以順利遞補進立法院。無奈,兩人都沒選,繼續當完四年,讓國昌就此在政壇沉寂,只能轉型成為直播主,也種下其與時力分道揚鑣的遠因。
再之後的事,自此與時力漸行漸遠,與好兄弟館長一起支持民眾黨,如今成為新任主席,這一段,大家應該都明瞭,就不多贅言了。
看完國昌的這段從政歷程,您覺得他這位政治變色龍,為何而變色呢?就我扼要評論其各個時點的初衷:
*太陽花初登場是不滿國民黨在兩岸服貿協議上的粗糙立法過程。
*不挺蔡總統連任,是認為綠營執政一樣爛,從而想秉持走在監督的道路上。
*至於離開時力,則是基於時力已成「小綠」,沒有了監督的量能,只能另尋出路,才會加入民眾黨。
*在立法院選擇與國民黨合作,則是基於同為在野的角色。
換言之,國昌的顏色,或許一路變變變,但唯不變的,是他從不站在執政的一方,而是堅定戰在在野的陣營找尋發揮的空間,就這始終如一的不變,您能說他是趨炎附勢的變色龍麼?公允麼?(我不是來洗地的,我也不喜歡咆哮昌,但就評價政治人物而言,與其一昧的用謾罵的口吻無差別攻擊,不如多看看其人政治轉折的決斷,或會更為客觀。)
真要嘴,或也緩一緩,等到哪一天又換國民黨又執政了,假若他還是堅定的選擇和執政的藍營合作,甚或進到政府內加官封爵,屆時再來批判也不遲,不是麼?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
請繼續下滑閱讀:陸客開放?沒「小兩會」怎麼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