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共積極利用文化手段對臺灣實施「認知統戰」,試圖透過傳統節慶、文化遺產申遺等方式,營造兩岸「同文同種」的敘事,削弱臺灣的文化主體性;「兩馬同春鬧元宵」燈會即是一例,透過福建與馬祖的特殊地理聯繫,中共藉此淡化臺灣與中國的主權區隔;此外,中共更進一步透過臺灣內部親中勢力,協助臺人申辦中國身分證,以此滲透軍公教與國家體系,形成實質國安漏洞;面對這種文化與國籍雙重戰線的攻勢,臺灣政府必須採取更積極的反制措施,強化國內防線,並聯合國際友臺國家,共同抵禦中共的統戰企圖。

強化文化主體性,抵制「中華文化認同戰術」

中共利用文化認同作為統戰工具,企圖透過「春節申遺」、「元宵節活動」等方式,塑造臺灣與中國的歷史文化不可分割的假象;臺灣政府應主動強化本土文化建設,深化臺灣的節慶特色,如提升平溪天燈、鹽水蜂炮等活動的國際知名度,並推動臺灣自身的文化申遺計畫,以對抗中國的文化霸權;此外,針對中國試圖將臺灣文化納入中國文化版圖的行為,政府應積極在國際場域發聲,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等機構表達抗議,確保臺灣的文化主體性不被中共利用。

嚴格管控國籍滲透,防堵中國身分證滲透國安體系

中共除文化統戰外,更透過臺灣內部的親中勢力,助長臺人申辦中國身分證,以滲透國家安全機構;此次海軍上兵持有中國身分證十年的案例,即突顯國防部門在國籍管理上的漏洞,政府應修訂相關法規,明確規範軍公教人員不得擁有中國身分證,並建立定期清查機制,以確保國安機構不受滲透;此外,針對旅行業者、代辦業者違法協助辦理中國身分證,政府應加強執法力度,並成立專案小組,徹查中國在臺灣的影響力網絡,杜絕臺灣人成為中國統戰工具。

深化國際合作,揭露中國統戰真相

中國利用文化認同與國籍滲透手法對臺施壓,臺灣應聯合國際友臺國家,共同揭露中共統戰行為;例如,與美、日、歐盟等民主國家合作,透過國際論壇、智庫研究、媒體曝光等方式,揭露中國如何利用文化活動與國籍滲透來影響臺灣,並讓更多國家認識到此類手法的威脅;政府亦應透過外交管道,向聯合國、APEC、WTO等國際組織遞交報告,說明中國對臺灣文化與國籍主權的侵蝕,爭取更多國際支持,共同抵制中國的統戰行動。

強化臺灣身份認同,提升國人警覺心

面對中共的文化與國籍雙重統戰,臺灣政府應進一步推動公民教育,強化國人對臺灣文化與國家主權的認同;例如,教育部門可在學校課程中增加臺灣歷史文化的內容,使年輕一代更清楚臺灣的文化獨特性,避免落入「兩岸同文化」的敘事陷阱;此外,政府可運用社群媒體與廣播電視,加強對中國統戰手法的揭露與分析,提高民眾的警覺性,使其意識到參與中國統戰活動的潛在風險,從而降低臺灣內部被滲透的可能性。

結語:全方位反制,確保臺灣主權不受侵蝕

中國透過文化認同與國籍滲透雙管齊下,試圖削弱臺灣的文化主體性與國家認同,最終目標是讓臺灣「和平統一」成為可行選項,臺灣政府必須從文化、法律、外交與公民教育等多方面著手,全面反制中國的統戰手段,確保臺灣的主權不受侵蝕;於此臺灣才能在國際社會中維持自身的獨立性,並凝聚內部共識,共同抵禦中共的各種滲透企圖。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
請繼續下滑閱讀:中共打造全球最大軍事基地威脅國際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