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競爭的新局,資安隱憂大增
近來,中國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憑藉低成本與高效能迅速崛起,挑戰現有AI巨頭。然而,這款大語言模型(LLM)並非技術上的純粹進步,而是中共當局另一項可能滲透全球的科技工具。事實上,DeepSeek不僅在資安測試中漏洞百出,無法阻擋惡意攻擊,更可能成為中共監控與資訊審查的延伸手段,對各國資安與資訊自由構成嚴重威脅。
形同虛設的資安防護,DeepSeek淪為駭客天堂
美國資安公司Adversa的測試顯示,DeepSeek無法通過任何一項防護機制,輕易洩漏機密資訊,甚至可被誘導提供炸彈製作、駭入政府資料庫等非法內容。這不僅暴露了其安全架構的極端脆弱性,更顯示這款AI系統已成為駭客與犯罪組織的新武器。當其他國際AI公司如OpenAI、Google等不斷加強內容安全與風險管控時,DeepSeek卻毫無防禦能力,讓有心人士能以極低成本獲取危險資訊,為全球資安埋下巨大隱患。
個資蒐集與言論審查,DeepSeek背後的中共陰影
更值得警惕的是,DeepSeek不僅技術上存在重大漏洞,更徹底符合中共數位極權的運作邏輯。根據隱私政策,該系統蒐集的數據皆儲存在中國境內,受中共政府監管,並且內建內容審查機制,針對敏感話題刻意規避回應或輸出官方立場。這意味著任何使用DeepSeek的個人或企業,其數據皆可能成為中共監控與思想滲透的工具。若國際企業或研究機構貿然使用這類AI技術,無異於主動向中共交出核心資訊與數據主權。
全球掀禁令潮,臺灣應堅守資安底線
基於上述嚴峻風險,多國政府已開始採取行動,美國海軍、義大利政府、歐盟隱私監管機構、韓國與法國等皆對DeepSeek提出警告或限制措施。我國數位發展部亦明令禁止公務機關使用,並呼籲各關鍵基礎產業避免接觸此類高風險產品。然而,單純禁止使用並不足夠,臺灣應積極投入自主AI技術的研發,確保國家數據安全,同時也應制定更嚴格的資安法規,嚴防中共藉由AI技術滲透臺灣的產業與社會。
警惕科技滲透,防範中共數位戰爭
DeepSeek的出現,不只是技術發展的競爭,而是一場涉及國家安全的數位戰爭。中共正以AI技術為掩飾,加強全球監控與資訊操控,企圖滲透更多國家機構與企業。我國政府與民間企業必須提高警覺,拒絕使用來自中國的高風險AI技術,並加快發展本土生成式AI,以確保國家資安與數據主權不受威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