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在習近平的領導下高調推行反腐,試圖塑造廉潔政府形象,然而,十多年來,不但未能解決貪腐問題,近期,反而因習近平「從寬處理」的政策,激化社會矛盾,導致民不聊生的局面。暴露出中共內部貪腐的制度性問題。

貪腐根源:體制問題與劣幣驅逐良幣
中國的貪腐問題並非始於習近平時代,而是長期制度問題的結果。1990年代產權改革與中央權力下放的失誤,為中共官員製造了上下其手的空間,將國有資產非法私有化,形成「塌方式腐敗」。官員勾結商人攫取利益,地方政府出現「黑道治國」的惡習,侵蝕本應屬於普通民眾的公共資源。近期金融、能源等領域的大規模貪腐案件,顯示出中共統治結構內在的矛盾,已如蛆附骨般難以根除。

「從寬處理」的矛盾信號
習近平的反腐行動表面轟轟烈烈,但其「從寬處理」的方針卻成為遮掩中共內部問題的幌子。據報導,中共對犯下「無心之失」的官員免於追究,並提出「三個區分開來」的政策,試圖區分蓄意違規與過失行為。這種政策本質上是在為貪官開脫,將原本應負責的官員重新納入權力體系,為他們提供「翻身」的機會。然而,這種做法只會助長貪官污吏的不作為與假作為,也會導致其他官員為避免涉險,選擇消極怠工,而普通民眾則成為這種低效治理的受害者。從基礎建設的荒廢到公共服務的萎縮,人民生活困難,怨聲載道。

習式反腐:清洗與權力集中的工具
習近平的反腐行動,本質上是一場清洗運動,旨在維護自身權力並鞏固對中共的控制。對高官與商界人士的密集調查,實際上是在消除潛在威脅,建立絕對忠誠的官僚體系。這與毛澤東時代「繼續革命」的邏輯如出一轍,並不是真正為了改善治理、造福人民。「從寬處理」的政策更像政治工具,既能在表面上體現「人性化管理」,又能避免大規模清洗引發的統治危機。實際上,這種做法無異於變相縱容貪腐,最終由普通百姓為官員的失職買單。

民生困頓:貪腐的真實代價
在中共的統治下,普通民眾成為貪腐問題的最大受害者。資源分配的不公使貧富差距擴大,公共服務的低效削弱人民的生活質量,而地方政府的「黑道化」治理更是直接威脅人民安全。習近平所謂的「嚴管與厚愛結合」,實際上只是中共逃避責任的手段。面對日益沉重的民生困境,中共的反腐行動更像是一場華而不實的表演,既不能根治問題,也無法恢復人民對政府的信任。


貪腐問題是中國社會長期積累的痼疾,僅靠表面的反腐行動無法解決。中共的「從寬處理」政策,不僅無助於解決根本問題,反而加劇民眾的不滿與生活的困頓。只有真正的制度改革與公開透明的治理,才能為中國帶來希望,然而,在中共當前的統治下,似乎遙不可及。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