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檢針對台灣民眾黨的創黨主席柯文哲進行起訴以來,關於此案件的討論逐漸成為台灣政治舞台上的熱點。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原本應該聚焦於案件中涉及的多項罪刑及其證據的公共討論,卻被民眾黨及其支持者成功轉移到一個極其狹隘且表面化的爭論點:小沈1500萬爭議,以及Excel是否能作為證據。

北檢對柯文哲提出的起訴書,完整版長達891頁,而精略版本亦有168頁之多。根據檢方的指控,這些內容涉及多項罪刑,累計刑期最高可達28.5年。

這樣的案件規模不僅反映出犯罪行為的複雜性以及多樣化,亦揭示了檢方手中握有相當程度的證據,包括人證、物證以及其他相關文件。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原本應該引起輿論高度關注的核心問題,卻未能得到應有的討論空間。

 

民眾黨及其支持者將焦點集中在起訴書中提及的「小沈1500萬」一事,試圖透過質疑這筆款項的真實性以及其與Excel表格作為證據的有效性來削弱檢方的可信度。他們聲稱,若連這樣的款項都能成為檢方的指控基礎,那麼整個案件的可信性便值得懷疑。

然而,Excel表單中提到的款項中,除了小沈1500萬尚未被沈慶京本人承認外,其餘資金流動資訊已有多位相關人士證實,這些款項確實存在於私下的互動當中,而這些金流也違反政治獻金的相關規定,對於一個喊著公開透明的民眾黨來說,這已經是先打臉自己。

 

這種策略表面上似乎是在尋求司法正義,實際上卻是將焦點從案件中更為嚴重的指控上轉移開來。

值得注意的是,excel表單內,小沈1500的爭議僅是起訴書中眾多指控中的一小部分。即使這一部分存在爭議,整體案件仍然包含其他大量經過多方驗證的證據。例如,起訴書中列舉了多位證人提供的證詞、交易紀錄、通聯紀錄等,這些證據均指向柯文哲可能涉及的犯罪行為。將整個案件的重點狹隘化為單一爭議,不僅忽略了其他更為關鍵的指控,也嚴重誤導了大眾對案件全貌的理解。

 

進一步引人注意的是,許多民眾黨支持者聲稱他們曾經仔細閱讀起訴書,並以此作為質疑檢方指控的依據。然而,從這些支持者的言論中可以看出,他們的解讀往往聚焦於對自己有利的片段,而非對起訴書內容的全面分析。起訴書中提及的罪刑範圍廣泛且證據鏈完整,但這些支持者卻選擇性忽略或淡化其他更為重要的指控。他們對案件事實的選擇性理解,反映出一種明顯的偏頗態度,進一步削弱了他們所謂「公平評價」的可信度。

 

且這些聲稱閱讀過起訴書的人群,也不知道到底起訴書中針對柯文哲的罪責有幾多少,甚至連其他被起訴人與柯文哲的互動也大都不知情。

可以看出民眾黨支持者的反應反映了一種典型的認知偏差。他們傾向於以非黑即白的思維方式看待案件,認為只要能否定小沈1500萬這一指控,就能全盤否定整個案件的可信度。

然而,法律案件的判決基於的是整體證據鏈,而非單一證據是否站得住腳。即使在某些細節上存在爭議,只要檢方能夠在其他罪刑上提供充分且令人信服的證據,案件的整體結果仍不會因此受到根本性的影響。

甚至就算[小沈1500]判定為假資訊,那也只是從貪汙罪變成圖利罪。本質上仍然是犯罪事實。

 

這種選擇性忽略其他指控的行為,反映了民眾黨支持者對柯文哲的強烈情感依附。他們將柯文哲視為政治改革的象徵,因此難以接受他可能涉及犯罪的事實。這種情感導向的支持,導致他們對案件中更為重要的部分視而不見,甚至選擇性地攻擊檢方或媒體,將司法調查視為政治追殺,從而影響整個辦案過程。

 

另一個被過度強調的爭議點,是Excel作為證據的合法性。民眾黨支持者試圖以技術層面的討論來削弱檢方的證據可信度,甚至聲稱Excel表格可能遭到篡改。然而,這一爭論同樣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Excel表格只是檢方眾多證據中的一部分,且其效力必須經過法院審理及驗證。

 

在司法程序中,任何證據的效力都需經過雙方辯論及法官裁定,並非一方的指控即可直接成立。因此,Excel作為證據的使用,並不會單獨決定案件的成敗,而是需要與其他證據相互輔證,形成一個完整的證據鏈。將案件的討論重心放在Excel的爭議上,無疑是在混淆視聽,削弱大眾對案件整體性的理解。

 

柯文哲所涉及的案件,遠不止小沈1500萬或Excel表格這些表面爭議。起訴書中還提到多項更為嚴重的指控,包括資金流向不明、可能的利益輸送以及其他不法行為。這些罪刑的證據,往往包括多名證人證詞、財務紀錄、通聯紀錄等,具備高度的可信性及說服力。

 

而且民眾黨的支持者們甚至沒注意到,很多過往討論與柯文哲有關的案件,這些目前尚未在這次起訴書中,而是很多案件會另案調查。

比如果菜市場﹑北市科﹑社會住宅等等,甚至我們並不知道還有哪些案件是柯文哲與沈慶京有關,而沈慶京有沒有在這些給予金錢形成貪污之實。

此外,民眾黨支持者還常以「鄭文燦如何」來轉移焦點,強調檢討鄭文燦案件的重要性。然而,這種觀點忽視了一個事實:民進黨的支持者同樣認可,若鄭文燦涉及貪污,就應該依法嚴辦,並等待司法判決的結果。這種態度顯示出民進黨內部支持者對於貪污行為的零容忍,無論涉及的對象是誰。

 

正常的邏輯應是只要有貪污,就應該依法辦理,而非強調先後順序或轉移討論的焦點。民眾黨支持者卻刻意營造一種鄭文燦案件未被社會檢討的假象,省略了事實上社會大眾多數已認為鄭文燦有貪污之嫌疑,並對其進一步調查抱持期待,而從不是我們不去討論,而是認為確有其事然後等待司法結果。這種選擇性解讀和偏頗的指控,顯然是為了掩蓋柯文哲案件中更為嚴重的指控。

 

民眾黨及其支持者對這些更為重要的指控避而不談,甚至選擇性地攻擊檢方或媒體,實質上是在損害司法公正及社會對法治的信任。若這樣的行為得以成功,將可能導致更廣泛的社會影響,例如削弱司法機構的權威性,並進一步加劇政治對立。

 

柯文哲案件不僅是一個司法問題,更是一個檢驗台灣社會如何看待政治人物及司法公正的重要時刻。民眾黨及其支持者選擇性地聚焦於小沈1500萬的爭議,以及Excel是否能作為證據的討論,實質上是對案件全貌的一種刻意忽視。

在一個民主社會中,對司法程序的質疑是合法且必要的,但這樣的質疑應建立在對案件事實的全面了解上,而非刻意挑選對自己有利的部分進行放大。對於這樣一個涉及多項罪刑、證據繁多的案件,社會應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檢方提出的其他重要指控上,並以開放且理性的態度等待司法程序的結果。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