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衝突嚇阻法案(Taiwan Conflict Deterrence Act of 2023)是美國國會在第118屆會期提出的一項重要法案,目的是通過經濟與金融手段來對中國施壓,以防止其對臺灣採取軍事行動。根據法案內容,如果中國進攻台灣,美國總統必須向國會報告,而財政部也要在90天內提交有關中國高級官員及其直系親屬財務狀況的報告。這樣的做法旨在追蹤並公開這些官員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資產,進行制裁。通過這種方式,對中國決策層施加壓力,讓他們在採取軍事行動時更加謹慎。

    該法案的提出是基於2022年俄烏戰爭引發的國際擔憂。許多人認為,中國可能會從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中得到啟示,對台灣採取類似的手段。因此,美國國會的兩黨議員希望通過這部法案,明確表達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並向中國發出警告,即任何針對台灣的軍事行動都將面臨嚴重後果。這些美方代表議員們認為,台灣的安全對於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利益至關重要,必須藉助立法來強化美國對台灣的承諾。

    美國眾議院於2024年9月9日一致通過《台灣衝突嚇阻法案》。此法案旨在遏制中國對台灣的侵略行為。同時此法案的通過,台美關係將進一步深化,尤其是在軍事與外交合作方面。美國不僅可能加強對台灣的武器出售和技術支援,還會提供軍事訓練,幫助台灣提升自我防衛能力。

    此外,在法案通過後,經濟層面的合作也同樣重要。台美在高科技產業上的合作也會更加緊密,特別是半導體領域,台灣對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讓這一合作關係不僅僅停留在軍事上,還包含經濟與技術的層面。然而美國也評估,這樣的合作也會加劇中國的反應,導致中國加大對台灣的軍事壓力和增加外交壓力,甚至進行更頻繁的軍事演習,以警告美國和台灣不要進一步深化合作。

    在國際社會上,台美中三邊關係的複雜性越來越明顯。美國加強對台灣的支援,尤其在軍事和經濟領域,可能會促使中國採取一系列反制措施,這將影響全球的政治和經濟秩序。美國在通過這項法案的同時,希望能夠聯合其盟國,如日本、韓國、澳洲和歐洲國家,形成共同應對中國威脅的聯盟。這些盟國同時也面臨著與中國密切的經濟聯繫,對台灣的支持可能使它們承受中國的經濟制裁或其他報復措施。因此,國際社會在支持台灣與保護自身經濟利益之間,也可能面臨艱難的平衡挑戰。

     這項法案的通過,短期內有助於遏制中國的軍事野心,為台灣提供更強的防衛保障,並維持台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尤其是對全球供應鏈有著至關重要影響的科技產業。然而,隨之而來的風險是因中美關係的進一步惡化,將會使台海局勢升溫,不僅使區域安全受到威脅,也可能引發全球供應鏈的中斷,特別是在半導體領域,這將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衝擊。

     台灣衝突嚇阻法案不僅反映出台美中三邊關係中的複雜與敏感,也對國際秩序與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而國際社會也需要在穩定區域安全、支援台灣自衛與避免激化衝突之間尋求相互間的平衡,台、美、日三方可通過增加聯合軍事演習、共享關鍵情報、強化武器裝備技術合作,來增強聯盟的軍事應對能力,這將有效嚇阻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冒險,並遏止對台侵略的野心;而國際社會更需共同努力,才能確保未來的和平與穩定。

潘威佑(社團法人台灣北社秘書長)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