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從基層出發的羞辱,到失格代議士的傲慢——罷免林沛祥,是民主制度的自我修復
2025.05.16 | 02:55
國民黨現任立委林沛祥,是來自基隆政治世家,父母曾為地方民代,深得選民敬重。但遺憾的是,他的言行與職責表現,正與他父母昔日為民服務的精神背道而馳,甚至嚴重破壞民意代表應有的民主素養與責任感。 日前林沛祥在節目中將參與罷免行動的公民形容為「社會邊緣人的集合體」,更進一步將之比喻為「狗狗吃壞肚子拉出來的東西」(意指"屎")。這樣羞辱人民的語言,赤裸裸地暴露他對公民社會的輕視。民主社會的根本,不就是人民的參與與監督?國民黨的孫逸仙先生最早提出的罷免制度,更是現今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憲法所保障的人民基本權利之一,當選民對其表現不滿時,是有權依據憲法提出罷免。 林沛祥委員不但不自省,反而以極端貶抑的語言回應,這不僅是傲慢,更是對民主制度的踐踏。這種態度與他家族的公共形象形成強烈對比。林沛祥的父母曾擔任基隆市議員,腳踏實地,服務地方,在巷弄中傾聽民意、在市政會議中為居民發聲,深獲市民敬重。如今林沛祥卻用一張嘴、幾句話,徹底抹煞了這份多年累積的公信與尊重。他不是走在父母鋪下的路上,而是踐踏著那條路。 更讓人痛心的是,他不只言語傷人,在立法院的實際表現同樣令人搖頭。根據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公督盟)的資料,林沛祥在整個會期「主提案掛零」,完全沒有主動提出任何一件法案,但卻在157件法案中掛名為共同提案人。這不是認真參與,而是赤裸裸的「政治搭便車」! 立法委員的首要職責之一就是提案,為人民爭取福祉、回應政策問題、促進社會改革。當一位委員在整個會期中連一件主動法案都沒有,這意味著他在公共政策上完全缺席。那些共同提案,若只是簽個名、湊個人數、換個「出席成績」,這不叫合作,這叫混分、裝忙,是對制度的濫用,更是對選民的欺瞞。 我們嚴肅地提出質問:林沛祥委員,請問您在那157件法案中,實際參與了哪些討論?是否有深入了解其內容?還是只是「別人來蓋章,您來沾光」?如果您的「立法成績」只是別人做事、您來掛名,這對基隆的選民公平嗎?對年輕世代而言,這又傳遞了什麼樣的價值觀?當民代也可以混水摸魚,那我們還需要國會嗎?這樣著實做了一個最壞的榜樣給人民搖頭嘆息.... 我們不能接受一個羞辱人民、逃避責任、濫用制度的立委繼續高坐其位,更不能讓政治變成只看「數量」、不問「品質」的表面功夫競賽。林沛祥口口聲聲代表基隆,卻在表現上完全失格,在態度上傲慢自大,貢高我慢的態度,在制度上欺瞞混分!! 他早已不配再繼續擔任代議士這個神聖的職位。 今天罷免林沛祥委員,不是出於情緒或意氣之爭,而是一次對失格政治的自我修復行動。我們不能繼續容忍這樣的「1%代議士」踐踏99%的選民尊嚴,不能讓國會成為特權與虛假努力的藏身所。 懇請基隆鄉親,用手中的選票做出正確選擇,讓林沛祥明白:你不是人民的主子,而是公僕。人民可以讓你上去,也能讓你下來。罷免,是國家憲法賦予我們守護民主的最後一哩路,人民作主,台灣加油!!潘威佑(社團法人台灣北社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