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共20屆三中全會正在北京召開,會議的重點放在“進一步全面深入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人民日報》於會議期間刊登了一篇題為「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強大思想武器」的文章,強調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及困難性,並重申了加強黨對改革領導的重要性。本文將從多個角度探討中共全面深化改革的意圖及其背後的政治動機,並批判其改革方式。

全面深化改革的廣度與深度

《人民日報》文章聲稱,全面深化改革將實現由局部探索到系統集成的轉變,廣度和深度前所未有。然而,這種改革究竟能否達到預期效果,仍需拭目以待。文章強調改革的難度,但卻忽視了在改革過程中對人民利益的考量,並未提及如何保障基層民眾的權益。中共強調“守正”,即加強黨的領導,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其對改革的控制欲望。

守正與西方價值的對立

文章指出,改革開放不能照搬西方“普世價值”和政治制度,這顯示出中共對西方民主制度的警惕與排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強調改革開放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不能迎合某些人的掌聲。這種觀點忽視了全球化背景下,國際社會對人權與民主價值的普遍追求。中共所謂的“守正”,實質上是對外來批評的抵制,這種保守的態度將限制中國社會的進步與開放。

強調黨的領導的重要性

文章多次強調必須加強黨對改革的領導,並稱這是避免犯顛覆性錯誤的關鍵。這反映了中共對自身權力的高度依賴,以及對任何可能削弱黨控制的改革措施的擔憂。黨的領導被形容為“本和根”,這種絕對化的論述忽視了改革本應服務於人民的初衷。事實上,中共在過去的改革過程中,已多次顯示出其偏重經濟增長,而忽視社會公平與法治建設的傾向。

習近平的“改革家”形象

新華社還刊發長篇特稿,首次稱習近平為“改革家”,並將其比肩已故領導人鄧小平。這一動作顯示出中共在塑造習近平個人形象上的努力,試圖通過歷史比較來增強其合法性。然而,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是建立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基礎上,而習近平的“改革”更多的是強調集中權力、鞏固黨的統治。這種改革是否能真正帶來社會進步,仍值得質疑。

澎湖漁船被扣事件與國防政策

與此同時,澎湖籍漁船「大進滿88號」被中國海警扣留事件,再次引發台灣對中國強硬立場的關注。台灣政府在事件發生後,積極與家屬聯繫,表達協助送藥的意願,並強調雙方執法應相互尊重。然而,中共在南海和台灣海峽的強硬行動,持續對台灣漁民的生計和兩岸關係造成負面影響。台灣必須在維護漁民權益和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之間,尋求平衡。

結語

中共20屆三中全會的改革意圖和方式,顯示出其對權力的高度依賴與控制欲望。然而,真正的改革應當服務於人民,保障社會公平與法治建設,而非僅僅鞏固黨的統治。台灣在面對中國的挑戰時,應加強國防政策和國際合作,確保國家的安全和穩定。國際社會的支持,將是台灣應對這些挑戰的重要力量。唯有如此,才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推動真正的社會進步與繁榮。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