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Kahlo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Kahlo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退伍潮?不,是戰力延續——從人才流動看國軍制度的韌性與價值

    2025.04.16 | 14:29

    穩定退伍數據,反映制度成熟近日有媒體渲染「三軍官校93年班出現大退潮」、「104年班串聯退伍」等說法,然而國防部明確指出,這類報導內容並不符合事實。根據最新統計,近三年滿20年與滿10年退伍人數呈現穩定趨勢,甚至114年(即今年)迄今更出現「大幅下降」。這一趨勢不僅反映國軍人事制度已趨成熟,也說明人力政策調整正在產生實際效益。在資訊戰與輿論攻防密集的當下,媒體的責任是忠實報導、平衡觀點,而非憑空造勢、放大恐慌。尤其國軍身處兩岸局勢升溫的最前線,過度渲染所謂「退潮」,無異於從內部削弱社會對國軍戰力的信任。服役不是終點,是人生選擇的一部分一位服滿20年的軍官選擇退伍,是在法律保障下正當行使權利。相較於部分社會認知中「軍中是鐵飯碗」,其實大多數軍官在服役期間投注大量心力、犧牲家庭時間,換得的是一段可預期的專業歷程與有限的保障。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服役屆滿而選擇轉換跑道的軍官,並非「退場」,而是將在社會其他領域發光發熱。許多前軍官進入產業界、教育界、科技界,帶著軍中所鍛鍊出的紀律、判斷力與責任感,成為值得信賴的專業人才。這正體現出國家「培育人才、愛才惜才」的政策精神。因此,軍中服役年限屆滿後的生涯選擇,不應被視為戰力流失,而是制度合理運作下的人才流動。關鍵是國防部是否有能力讓留下來的官兵有信心、有尊嚴地繼續投入,而這點在近年改革中已有所成績。軍中制度改革漸收成效國防部指出,為應對少子化與民間企業爭才等現實挑戰,國軍持續調整政策以提升人員留任意願。從「志願役加給」、「戰鬥部隊加給」的調升,到「興安專案」改善營區設施、建置380戶新職務宿舍、新式步槍與抗彈板的更新,這些看似零散的作為,實際上展現出國軍系統性改善官兵服役體驗的決心。尤其113年留營率上升至82%,較去年大幅成長,這數字背後,是官兵對於「環境在變好」的具體感受。從「被動留任」走向「主動選擇」,這是一個健康職業體系該有的樣貌。在國際趨勢下,現代化軍隊已不再是命令導向的封閉體制,而是吸納並留住高素質人才的職業選項。當國軍的制度能讓優秀人才願意留下,這本身就是戰力的體現。捍衛國家,仍需社會共同支持軍隊是社會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而官兵則是站在這道防線上的守護者。在台海情勢日趨嚴峻的背景下,國軍所肩負的壓力與責任不言可喻。「戮力戰備訓練、從未臨陣退縮」,不只是口號,而是無數基層幹部在演訓場上日以繼夜實踐的現實。然而,軍心的穩定不僅靠內部制度,也需外部社會的理解與支持。當媒體將少數退伍案例放大成「退潮」敘事,等同於對仍在服役的軍人潑冷水,甚至打擊其家屬的信心。這樣的報導方式不僅不負責任,也有可能被敵對勢力當作認知作戰的素材利用。從「留才」到「惜才」,軍人是一生的資產國軍人力政策的下一步,應該從「如何留下來」擴展到「如何延伸價值」。對於已退伍軍官,政府若能建立更清晰的轉職管道、後續培訓、社會融入輔導,將讓國軍在社會中產生更大的回饋循環。讓服役不再被視為「人生凍結二十年」,而是一段可以延續的職涯與影響力。從國防教育推廣、後備役參與,到國安議題的社會溝通,退役軍官都是社會最可倚重的資源。國軍若能在政策上展現對「畢業軍官」的重視,就能在社會層面持續拓展國防認同的深度與廣度。結語:不必過度焦慮,而應共同築起信任防線面對媒體放大的「退潮風波」,我們更應冷靜觀察數據背後的真實。事實是,國軍正在逐步改革與進步,服役環境不斷優化,人員穩定性顯著提升。人才選擇進退,反映的是體制的彈性與成熟,而非戰力的崩解。一個健全的民主社會,需要一支專業的軍隊,也需要一個理解與支持軍隊的社會。我們不能讓「誤解」成為打擊信心的子彈,更應讓「信任」成為共同築起的防線。在這場對抗威脅與不確定的戰役中,國軍不該被孤軍奮戰,而應成為全民共守的核心力量。
  • 投書 中共挑釁軍演激起怒潮 台灣以堅強決心捍衛主權與民主!

    2024.10.14 | 08:31

    中共軍演挑釁再起:和平呼籲遭無視中共14日再次在台海周邊海空域進行針對性軍演,這無疑是對台灣及區域和平穩定的公然挑釁。大陸委員會迅速發聲,強烈譴責中共無視台灣政府多次釋出的善意,無視兩岸人民對和平的共同渴望,反而持續採取危害區域安全的軍事行動。此舉不僅破壞了台海現狀,更嚴重威脅到台灣人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完全背離國際社會所追求的和平穩定目標。這種不理性的軍事行徑,顯示出中共當局根本無意解決兩岸問題,反而試圖以武力迫使台灣屈服。然而,這樣的策略注定失敗,因為台灣人民早已清楚地表明,無論面對怎樣的威脅,台灣絕不會放棄自由與民主的生活方式。台灣國軍的堅定防衛:守護民主的屏障陸委會強調,面對中共不斷升級的政經軍威脅,台灣絕不退縮。國軍已對中共的動態全程掌握,並強化戰備,充分準備應對任何可能的挑釁。這再次展示出台灣有能力、有信心捍衛自己的主權和人民的安全。台灣國軍作為自由與民主的守護者,不僅承擔起保家衛國的重任,也成為台灣人民心中信賴的安全屏障。在總統賴清德的國慶演說中,台灣再次釋出和平的善意,強調願意與中共共同維持台海的穩定。然而,中共卻依然選擇以武力威脅回應,這只會讓台灣人民更加堅定地支持自己的政府和軍隊,進一步鞏固台灣的防衛力量。中共的擴張野心:對全球民主的威脅中共的軍事行動不僅對台海構成威脅,也對整個印太地區乃至全球民主社會造成嚴重挑釁。陸委會指出,中共不放棄武力犯台的政策,是對台海與印太區域安全情勢的公然挑戰,並且顯露出它試圖主宰地緣政治、破壞國際秩序的意圖。更諷刺的是,中共一方面宣傳其「全球安全倡議」,另一方面卻發起針對性軍演,這暴露了其倡議只是掩蓋霸權野心的謊言。中共無視國際法及聯合國憲章的和平原則,徹底暴露其專制政權的真實面目。國際社會應該嚴正看待中共對民主價值的威脅,並團結抵禦這一極權政權的擴張行徑。 國際社會的責任:共護區域與全球和平台灣所面臨的威脅不僅是兩岸問題,更是全球民主陣營與專制極權的較量。陸委會再次呼籲國際社會共同面對中共的霸權行為,並堅決捍衛以國際法和和平原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台灣作為亞洲重要的民主堡壘,已經站在捍衛全球民主的前線,而國際社會不應忽視這一點。此外,台灣已經成為印太地區安全的核心角色,尤其在中共不斷擴大軍事影響力的背景下,台灣的地位更加重要。國際社會必須團結一致,共同抵制中共的擴張行徑,以保護區域穩定與全球和平。結論:台灣堅守自由與和平的決心台灣面對中共軍事威脅的挑釁,絕不退縮。國軍的強力應對以及政府的和平呼籲,展示出台灣有能力、有意志守護自己的主權與民主。中共的霸權行為只會讓國際社會看清其威脅,並更加支持台灣的正當防衛。台灣作為自由與民主的燈塔,將繼續站穩立場,為全球的和平穩定貢獻力量。
  • 投書 無聲的侵略:中國如何試圖操弄美國大選

    2024.09.04 | 06:59

    近期美國社群媒體帳戶分析公司Graphika 的一項研究報告,揭露了中國正加強干預美國大選的野心。 報告指出,中國利用人工智慧(AI)創建虛假帳號,在社群媒體上假扮成美國選民散播不實訊息,企圖影響美國政治輿論,加深社會對立,削弱美國民眾對民主制度的信心。 這種網路資訊操弄行為,被分析家稱為「垃圾訊息偽裝」(Spamouflage)或「龍橋」(Dragonbridge),其手法混合了大量的垃圾訊息和具有針對性的政治宣傳。中國的網路干預行動早在 2017 年就已開始,並隨著 2024 年美國大選的臨近而變本加厲。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目標並非單純地支持特定候選人,而是試圖影響與其利益息息相關的議題,例如美國對台灣的政策。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類行動的目的還在於破壞美國民眾對選舉制度的信任,進而削弱美國的民主體制。中國試圖操弄美國大選的行為,凸顯其擴張國際影響力的野心。 中國深知,美國作為全球超級強權,其政治走向將對國際局勢產生深遠影響。因此,中國試圖透過干預美國大選,影響美國的政策制定,進而為其自身謀取更大的利益。 然而,這種干預他國選舉的行為,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準則,破壞了國際社會的秩序和穩定。面對中國的資訊操弄和干預企圖,國際社會必須提高警覺,並採取積極措施予以反制。 首先,各國政府應加強對網路安全的投入,提升識別和應對網路攻擊的能力。其次,社群媒體平台應加強對虛假帳號和不實訊息的監管,防止其成為操弄輿論的工具。最後,媒體和公民社會也應負起責任,提升民眾的媒體識讀能力,幫助其辨別真偽,避免受到誤導。唯有國際社會通力合作,才能有效遏止中國的惡意行為,維護國際秩序和民主體制的穩定。
  • 投書 川普回朝:台灣安全的一場豪賭

    2024.08.30 | 14:16

    台灣國防支出與美國的期待近期,美國智庫專家撰文分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的對台政策,指出川普陣營頻頻要求台灣增加國防預算,並暗示若川普回鍋白宮,可能比照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模式,要求台灣提高國防支出作為美國協防的條件。 部分川普陣營外交專家,例如前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柯伯吉,甚至質疑台灣在充實國防上的步伐緩慢,並主張台灣應將國防支出提高至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的至少 5%。 這種「台灣若不多花錢自保,美國就不會協防」的論調,引發許多討論。台灣的國防努力與地緣政治現實然而,將台灣的安全與國防支出直接掛鉤,忽略了許多重要的地緣政治現實。首先,台灣目前的國防支出佔 GDP 的 2.5%,並不遜於多數北約國家。 其次,台灣與中國大陸在經濟與軍事規模上存在巨大差距,即使台灣大幅增加國防預算,也難以單獨抵禦中國大陸的潛在威脅。 更重要的是,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不僅基於台灣自身的國防能力,更關乎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利益和維護區域穩定的承諾。美台安全合作的發展方向面對中國大陸日益增長的軍事壓力,美台之間的安全合作不應僅僅局限於軍售和國防支出。台灣應持續強化不對稱作戰能力,例如投資水雷、移動式防空系統、武裝無人機和反艦飛彈等,並加強關鍵基礎設施的韌性,減少對中國大陸網路和經濟脅迫的脆弱性。 美國則應確保國防預算足以滿足印太司令部在台海衝突中的需求,並考慮設立專項基金,支持台灣的國防建設。務實的合作才能確保安全川普陣營對台灣國防支出的公開施壓,不僅無助於台海安全,反而可能損害美國的威懾力,增加中國大陸誤判的風險。 美台雙方應持續深化安全合作,並以務實的態度共同應對來自中國大陸的挑戰。唯有建立堅實的嚇阻力量,才能有效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
  • 投書 教廷的「中國夢」:以台灣為代價?

    2024.08.29 | 06:46

    教廷近期動作頻頻,積極尋求與北京當局改善關係,教宗方濟各更被指「不計代價」地推動梵中對話,甚至不惜犧牲台灣的利益。 這種「教廷親中、冷淡台灣」的態勢,無疑為台梵關係投下了一顆震撼彈,也引發了國際社會對於教廷外交走向的擔憂。教宗方濟各一直以來都對中國抱持著濃厚的興趣,希望能成為首位訪問北京的教宗。 然而,中國政府對宗教的嚴格管控,以及其對台灣主權的野心,都讓梵中關係的改善充滿了變數。教廷為了實現與中國建交的目標,是否會在台灣問題上做出妥協,甚至不惜與台灣斷交,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從教廷近期的舉動來看,其「中國夢」似乎正朝著犧牲台灣利益的方向發展。 教廷不僅多次公開讚揚中國,更在未經台灣同意的情況下,與中國政府就烏克蘭問題進行秘密對話。 這種「黑箱作業」的方式,不僅缺乏透明度,更讓台灣在外交上陷入被動。「平行外交」的疑慮:教廷國務院被架空?教宗方濟各除了透過教廷國務院與中國進行官方接觸外,更積極開闢「平行外交管道」,試圖繞過教廷外交體系,直接與中國對話。 其中,烏克蘭特使祖皮樞機主教就扮演著關鍵角色。他不仅與中國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通話,更被中國政府視為「主動要求通話」的一方,顯示出教宗方濟各在推動梵中對話上的積極態度。然而,這種「平行外交」的做法也引發了教廷內部的疑慮。 教廷國務院長帕洛林樞機主教,過去曾負責推動梵蒂岡與越南的關係正常化,深知與共產主義國家打交道的複雜性。 教宗方濟各繞過教廷國務院,自行其事的做法,不僅可能破壞教廷內部的團結,更可能讓教廷在與中國的談判中處於劣勢。台灣的困境:如何維護自身利益?面對教廷的「中國夢」,台灣政府必須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以維護自身的國家利益和國際地位。 首先,台灣應持續深化與梵蒂岡的宗教和文化交流,增進雙方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其次,台灣應積極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讓教廷明白台灣在國際社會中的重要性,以及與台灣斷交的嚴重後果。更重要的是,台灣人民應保持高度的警覺,認清中共政權的本質,以及其對台灣的野心。 中共政府一向將宗教視為統治工具,其與梵蒂岡的交流並不代表其宗教政策將會出現任何改變。台灣應堅守民主自由的價值觀,積極發展自身實力,才能在國際社會中站穩腳跟,並有效抵禦中共的統戰攻勢。教廷的「中國夢」是否會以犧牲台灣為代價,仍有待觀察。 然而,台灣不應對此抱持任何幻想,而應做好萬全的準備,以應對各種可能的挑戰。唯有如此,台灣才能在變幻莫測的國際局勢中,維護自身的尊嚴和利益。
  • 投書 從「愛國英雄」到階下囚:中國網紅「鐵頭」的荒誕劇與中共操控輿論的陰影

    2024.08.28 | 06:46

    近期,中國網紅「鐵頭」因涉嫌敲詐勒索罪遭中國公安逮捕,消息一出,輿論譁然。這位本名董光明,自詡為「鐵頭懲惡揚善」的網路人物,曾因在日本靖國神社撒尿、噴紅漆塗鴉等激進行為,引發中國網民的狂熱追捧,被視為「愛國英雄」。然而,隨著鐵頭因其他罪行鋃鐺入獄,「愛國」形象瞬間崩塌,也讓外界看到中共如何利用民族主義情緒,操弄輿論、塑造英雄的兩面手法。「愛國」網紅:中共話語霸權的急先鋒鐵頭並非單一事件,近年來,中國網路世界中,出現了一批以「愛國」為招牌的網紅,他們透過發表激烈的民族主義言論,攻擊批評中國政府的個人或組織,在微博、抖音等網路平台上迅速累積聲量。然而,這些網紅的崛起並非偶然,其背後有著中共官方的刻意操作和支持。中共深知,在當今資訊爆炸的時代,掌握輿論話語權至關重要。透過扶植「愛國網紅」,中共可以利用其影響力,散播對其有利的資訊,引導輿論風向,達到為其政策背書、打擊異己的目的。這些「愛國網紅」,實際上已淪為中共操控輿論的工具,其言行舉止,皆服務於中共的政治目的。從「打假」先鋒到「愛國流氓」:鐵頭事件的荒誕劇鐵頭的經歷,正是中共操控輿論的典型範例。他從一個揭露市場亂象的「打假」網紅,到因靖國神社事件成為「愛國英雄」,再到因敲詐勒索被捕,其人生軌跡充滿荒誕色彩,也暴露了中共操控輿論的拙劣手法。鐵頭早期的「打假」行為,迎合了中國民眾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訴求,也符合中共官方塑造「積極解決社會問題」的形象。因此,儘管鐵頭曾因「涉黃」被中國網友舉報,社群帳號遭封禁,但當他轉向「愛國」路線後,卻能迅速獲得中共官方的默許和支持,重新活躍於網路平台。鐵頭在靖國神社的行為,雖然粗暴、缺乏理性,卻精準地踩中了部分中國民眾的「仇日」情緒,進而獲得大量支持,成為中共官方樂見的「愛國樣板」。然而,鐵頭的「愛國」表演,僅僅是為了博取流量、獲取利益的面具,其真實面目,是一個利用網路平台進行敲詐勒索的犯罪分子。根據中國浙江杭州市公安局濱江公安分局的公告,鐵頭夥同他人,以爆料威脅向某帶貨主播索要數百克黃金,並透過多次交涉獲得大額錢款。鐵頭事件的警示:認清中共的兩面手法,台灣應時刻警惕鐵頭事件給台灣社會敲響了警鐘。中共的統戰手段日趨多元,從傳統的媒體滲透到利用網路平台塑造「愛國網紅」,其目的都是為了影響台灣民眾的認知,為其統戰目標服務。台灣社會必須提高警覺,認清中共的兩面手法,才能有效抵禦其統戰攻勢。
  • 投書 紅色統戰下的認知扭曲:從「釣客事件」看中共分化台灣社會的陰謀

    2024.08.27 | 07:00

    近期,一名金門胡姓釣客遭中國拘禁逾四個月後獲釋,事件本應聚焦於人道救援,然而,中共卻刻意安排國民黨立委介入接人,並藉此操作「國共合作」模式,企圖影響台灣社會認知,混淆國際視聽。 此事件再次凸顯中共對台統戰手段的陰險狡詐,以及其意圖分化台灣社會、破壞台灣民主體制的狼子野心。扭曲事實的政治操作:中共的「恩惠」與「國共合作」陷阱胡姓釣客遭中國非法拘禁,中共卻將其包裝成「誤捕」,並刻意拖延釋放時間,營造出釋放釣客是給予台灣「恩惠」的假象。 更惡劣的是,中共安排國民黨立委接人,並讓國民黨致贈感謝狀給福建省台辦,企圖將此事件塑造成「國共合作」的成功案例,為其統戰台灣的意圖披上合法外衣。這種刻意扭曲事實、操弄政治議題的手段,正是中共統戰台灣的一貫伎倆。中共試圖透過此舉,向台灣民眾傳達錯誤訊息,誤導民眾認為國民黨比民進黨更能處理兩岸問題,進而影響台灣內部的政治生態,為其統戰創造有利條件。認知作戰的無孔不入:從「小粉紅」到協力者的全面滲透除了操弄政治事件外,中共也積極利用網路平台進行認知作戰,在全球各地策動「小粉紅」製造爭議,企圖分化台灣社會,破壞台灣的國際形象。 近日長榮桂冠酒店因未懸掛「五星旗」而遭中國網友抵制,被迫發表道歉聲明,便是其中一例。 這些「小粉紅」的言行看似荒謬可笑,卻也反映出中共民族主義教育的成功,以及其如何將這些被洗腦的年輕人,變成其對外擴張的工具。更令人擔憂的是,台灣內部也存在著許多中共的「協力者」,他們配合中共的統戰策略,散播不實資訊,攻擊台灣政府,為中共的侵略行徑辯護。 這些「協力者」的存在,無疑為台灣的國家安全埋下隱患,也讓中共的認知作戰更易於得逞。堅守民主防線:認清中共真面目,守護台灣價值面對中共無孔不入的統戰攻勢,台灣社會必須提高警覺,認清中共的真面目,才能有效抵禦其侵略。 首先,台灣政府應加強對民眾的資訊教育,提升民眾對認知作戰的辨識能力,避免受中共的虛假訊息影響。其次,台灣應積極與國際社會合作,揭露中共的統戰手段,並共同制定應對策略,才能有效遏止中共的惡意行為。台灣的民主自由得來不易,是無數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換來的寶貴資產。面對中共的步步進逼,台灣人民更應團結一致,堅定守護台灣的民主價值,絕不能讓中共的陰謀得逞。
  • 投書 腳踩五星旗:異議人士的困境與反思

    2024.08.23 | 06:40

    近日,一名自稱「自由福建」的中國籍男子,在巴黎長榮桂冠酒店前腳踩中國五星旗,並高舉「台灣≠中國」標語抗議。此舉引發兩岸網友熱議,部分台灣網友擔憂其行為會被誤解為台灣人的普遍立場,恐將台灣拖入不必要的爭議之中。此事件不僅凸顯了海外中國異議人士表達訴求時面臨的困境,也引發了關於國旗象徵意義和抗議手段的深層思考。模糊的訴求:當「反共」遇上「台灣」該名男子長期在網路發表「反共」言論,選擇在巴黎長榮桂冠酒店前抗議,起因疑似與日前中國網紅「張教官的有趣人生」在該飯店大廳未見五星旗,而要求飯店懸掛遭拒的事件有關。然而,將五星旗踩在腳下,並高舉「台灣≠中國」標語的行為,卻讓他的訴求顯得模糊不清。儘管「台灣≠中國」是許多台灣人的共識,也是台灣政府長期以來對外的主張,但將其與「反共」訴求直接畫上等號,不僅無助於國際社會理解台灣的處境,反而可能加深對立與誤解。爭議的抗議手段:國旗與尊嚴的界線「腳踩國旗」在許多國家都被視為極具冒犯性的行為,該男子選擇以這種方式表達訴求,雖然成功引發關注,卻也引發了關於尊重與冒犯的爭議。部分網友認為,無論出於何種動機,踐踏任何國家的國旗都是不尊重且不妥當的行為。更值得深思的是,該男子選擇以「台灣≠中國」的標語作為抗議的一部分,是否真正理解台灣人民追求自由民主的訴求,或者僅僅是將台灣作為反共的工具,利用台灣議題來達到自身目的?理性的對話:異議人士的困境與反思該事件也反映出海外中國異議人士在表達訴求時所面臨的困境。在缺乏公開透明的言論空間下,他們往往難以透過正常管道發聲,而被迫選擇更激烈、更具爭議性的方式來引起關注。然而,選擇抗議方式時,也應思考訴求的明確性與手段的合理性,避免模糊焦點或造成不必要的誤解,才能更有效地傳達訴求,爭取更多理解與支持。
  • 投書 從網路私刑到珍奶反擊:JK羅琳的沉默與社群正義的重量

    2024.08.22 | 06:21

    近日,因對跨性別議題的立場引發爭議的《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在巴黎奧運拳擊賽事中,因嘲諷我國拳擊女將林郁婷與阿爾及利亞女將哈利夫(Imane Khelif)「是XY染色體男性」而深陷網路輿論風暴。這次事件不僅突顯了社群媒體時代言論自由與網路霸凌的界線問題,更引發了對於跨性別議題的深層次討論。跨越界線的嘲諷:當言論自由成為霸凌武器JK羅琳對跨性別族群的立場一直以來飽受爭議。然而,此次事件中,她將嘲諷的矛頭指向一位參與國際賽事的運動員,其言論已超越了單純表達意見的範疇,更帶有明顯的攻擊性和歧視意味。哈利夫作為一名女性運動員,參與女子組賽事,卻遭到羅琳以生理性別定義其性別認同,不僅是對其個人尊嚴的冒犯,更突顯了羅琳對跨性別議題缺乏基本尊重。更值得深思的是,羅琳作為一位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其言論在社群媒體上迅速發酵,引發了大量模仿和攻擊,形成了一場針對哈利夫的網路私刑。這顯示出在網路時代,言論的影響力被無限放大,而缺乏規範的網路空間,很容易成為散播仇恨言論的溫床。沉默的代價:刪除留言與社群責任的省思面對排山倒海的批評聲浪,羅琳選擇了沉默。她不僅超過兩周未在社群平台發文,更刪除了大量不利留言。這種「掩耳盜鈴」的做法,非但沒有平息眾怒,反而引發更多質疑。羅琳的沉默,反映出其不願為自己的言行負責的態度。作為一位公眾人物,享受著名聲和影響力帶來的紅利,卻不願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其行為無疑是對自身社會形象的巨大損害。珍奶反擊:網路社群與社會正義的展現值得慶幸的是,在這場風波中,許多網友選擇站出來,以實際行動支持哈利夫,並對羅琳的言行表達抗議。其中,阿爾及利亞國家足球隊在社群平台上轉發相關訊息,並貼出「超大杯台灣珍奶」的照片,以幽默的方式表達對哈利夫的支持,同時也諷刺了羅琳。這種以柔克剛的「反擊」,不僅成功引起了關注,更展現了網路社群也能成為維護社會正義的力量。結語:從網路私刑到珍奶反擊,反思社會責任從羅琳事件中,我們看到了網路時代言論自由的雙面刃。當言論自由被濫用為攻擊他人的武器時,網路空間便會成為滋生仇恨和歧視的土壤。而羅琳的沉默,更突顯了公眾人物在網路時代所應肩負的社會責任。反觀阿爾及利亞國家足球隊和眾多網友的支持,則讓我們看到了網路社群中溫暖和正義的力量。面對不公義,每個人都有責任發聲,以實際行動捍衛社會正義,讓網路空間成為傳播愛與包容的場域。
  • 投書 今日台灣,明日關島?剖析美國共和黨的台灣論述

    2024.08.21 | 06:39

    台灣安全:美國共和黨內部現分歧美國前副總統彭斯成立的「推動美國自由」(AAF)組織近期發布一份名為「今日台灣,明日關島」的備忘錄,警告中國可能在2027年前具備武力犯台的能力,並強調台灣安全對美國的重要性。 這份報告不僅引發外界關注,更被視為對前總統川普先前爭議性言論的間接回應,凸顯共和黨內部在台灣議題上的分歧。台灣:美國印太戰略的關鍵支點備忘錄以強硬措辭強調,台灣的戰略地位對美國至關重要。 一旦台灣落入中國手中,將嚴重威脅美國在太平洋的領土和軍事基地,包括關島。 這種「今日台灣,明日關島」的論述,直指台灣的安全與美國的國家利益息息相關。 更進一步指出,中國的野心並不止於台灣,而是意圖將台灣作為「不沉航空母艦」,進一步威脅日本尖閣諸島(釣魚台列嶼)、南海等地,最終擴張其全球影響力。 換言之,台灣不僅是第一島鏈的關鍵環節,更是圍堵中國擴張、維護印太地區和平穩定的重要防線。半導體產業:台灣不可取代的戰略價值除了地緣戰略地位外,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關鍵角色也是美國重視台灣安全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備忘錄特別強調,台灣生產全球超過九成的先進晶片,這些晶片廣泛應用於軍事裝備、電子設備和通訊系統,對美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一旦台海爆發衝突,全球經濟將陷入衰退,美國的國防能力也將遭受重創。 因此,備忘錄呼籲「國家安全保守派人士必須向美國人民說明,美國為什麼應該保衛台灣」。呼籲美國:立即武裝台灣 強化嚇阻力量為有效嚇阻中國,備忘錄主張美國應採取更積極的行動,包括立即武裝台灣,並鼓勵台灣進一步強化自身的防衛能力。 此外,備忘錄也呼籲美國持續重建軍隊,以建立對中國更強大的嚇阻力。 這些主張顯示,美國部分政界人士已意識到台灣安全的重要性,並主張採取更為強硬的立場來應對中國威脅。台灣安全 攸關全球民主未來台灣作為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其安全不僅攸關台灣人民的福祉,更與印太地區乃至全球的和平穩定息息相關。 美國共和黨內部對台灣議題的不同聲音,也反映出國際社會在面對中國威脅時,對於如何有效維護台灣安全和區域穩定的不同看法。 面對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威脅,台灣必須持續強化自我防衛能力,並積極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才能確保自身的安全與未來。
  • 投書 從褻瀆靖國神社看中國「戰狼」外交的虛妄

    2024.08.20 | 06:38

    近期,日本東京的靖國神社兩度遭到來自中國大陸人士的惡意破壞,引發國際社會關注。這些事件不僅是單純的刑事案件,更凸顯了中國在外交策略上日益增長的「戰狼」傾向,以及其背後潛藏的危機。靖國神社事件:中國「戰狼」的又一次挑釁根據日本媒體報導,今年 6 月和 8 月,靖國神社分別遭到中國網紅「鐵頭哥」和不明人士的破壞。其中,「鐵頭哥」不僅在神社石柱上噴漆塗鴉,還將排泄物排放在神社境內,並將整個過程拍攝成影片上傳網路,引發軒然大波。儘管日本警方已對相關人士發出通緝,但中國政府卻僅以「在外的中國公民應遵守當地的法律規定」輕描淡寫帶過,並未對事件本身表達譴責。「戰狼外交」的虛張聲勢與外交困境近年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表現日趨強硬,放棄了過去鄧小平時代「韜光養晦」的低調策略,轉而採取咄咄逼人的「戰狼外交」。然而,這種以民族主義情緒為基礎,缺乏理性溝通和務實外交手段的做法,不僅未能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反而引發國際社會的警惕和反感,讓中國在外交上陷入孤立。靖國神社事件正是中國「戰狼外交」的縮影。中國政府放任公民在國外進行違法行為,並以輕蔑的態度回應日本的抗議,這種做法無疑將進一步加深兩國之間的不信任感此外,中國長期以來將靖國神社視為軍國主義的象徵,但卻忽視了神社本身在日本社會的複雜性,以及日本政府近年來為改善與鄰國關係所做的努力。這種片面的歷史觀和外交策略,只會讓中國在國際社會上更加孤立無援。從對話走向衝突:中國「戰狼外交」的危機中國「戰狼外交」的興起,與其國內政治環境和民族主義情緒的高漲密不可分。然而,這種以民族主義為導向的外交策略,忽略了國際關係的複雜性和相互依存性,只會將中國推向與世界對立的危險境地。歷史上,許多國家都曾因過度膨脹的民族主義和侵略擴張的野心而付出慘痛代價。中國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更應該從歷史中汲取教訓,放棄「戰狼外交」的虛張聲勢,轉而以理性、務實的態度處理國際事務。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和信任,為中國的和平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 投書 奧運名稱之爭背後的台灣認同

    2024.08.16 | 14:09

    近日,總統府為慶祝巴黎奧運代表團凱旋歸國,舉辦了盛大的「Our Heroes!Team Taiwan 台灣英雄 榮耀同行」遊行活動,彰顯運動員在國際舞台上的傑出表現。然而,台灣民意基金會於本月16日公布的「國人對2024巴黎奧運態度」民調結果,卻揭示了台灣社會在奧運議題上的複雜情緒和深層次的認同問題。「中國人的驕傲」?台灣人不買單!羽球雙打組合「麟洋配」在東京奧運勇奪金牌,為台灣寫下歷史新頁。然而,部分人士將「麟洋配」的勝利歸功於「中國人的驕傲」,引發台灣社會強烈反彈。民調顯示,高達七成二的台灣民眾不認同「麟洋配奧運奪金是中國人的驕傲」的說法。國民黨立委翁曉玲將「麟洋配」的成就與中國連結的言論,更被台灣民意基金會比喻為「在廣大回教徒面前吃豬肉」,形容其挑釁意味十足。奧運場上的矮化與抗爭此次民調也揭露了台灣民眾對於自身國際處境的深刻感受。調查顯示,對於在奧運會場持象徵台灣物品卻遭粗暴對待的事件,高達七成四的民眾感到不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至34歲的年輕族群對此表達出更為強烈的憤慨,近八成表示不平。「中華台北」?台灣人陷入沉思除了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打壓,台灣內部對於自身參與國際活動名稱的意見也呈現分歧。民調顯示,42%的民眾不喜歡以「中華台北」的名稱參加奧運,而40%的民眾則表示喜歡。顯示台灣社會對於「中華台北」這個名稱的使用,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矛盾與拉扯。至於未來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會議或活動的理想名稱,民調結果顯示,39.9%的民眾支持以「台灣」為名,22.8%支持「中華民國」,20%支持「中華民國台灣」,僅8.8%支持「中華台北」。結語從台灣民眾對於奧運相關議題的反應,可以看出台灣社會對於自身主體性和國際地位的重視。台灣人民渴望被國際社會看見、尊重,更不希望自身的成就被其他國家所搶奪。面對中國的持續打壓和國際空間的壓縮,台灣社會需要凝聚更強大的共識,持續向國際社會發聲,爭取屬於台灣的一席之地。
  • 投書 從「政治獻金烏龍」看柯文哲的「新政治」許諾

    2024.08.16 | 12:30

    近期,台灣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深陷政治獻金風波,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事件起因於承包競選活動的廠商公開表示,民眾黨申報的政治獻金中有高達916萬元並非實際支出,質疑其「作假帳」。儘管柯文哲競選團隊將責任歸咎於會計師「便宜行事」,強調所有支出均有憑證、絕無「污錢」,但輿論質疑聲浪並未平息。此次風波不僅暴露了民眾黨內部財務管理的混亂,更讓柯文哲長期標榜的「新政治」清新形象蒙上陰影,值得深入探討。政治獻金申報瑕疵,真相仍待釐清根據監察院公布的政治獻金會計報告書,柯文哲競選團隊申報的政治獻金中,有數筆款項的支出遭廠商否認,金額達916萬元。此外,報告書中還有多筆資金流向不明的款項,金額高達1300萬元。 面對外界質疑,柯文哲競選團隊坦承帳務處理「有瑕疵」,並將責任歸咎於委任的會計師端木正,稱其「沒有申報政治獻金的經驗」,「自行把款項灌到其他公司」,導致漏報、誤報金額高達1817萬元。 然而,端木正隨後發布聲明,強調自己依法處理,並相信監察院和檢察署會查明真相。 雙方各執一詞,真相究竟為何,仍有待司法機關進一步調查釐清。「新政治」招牌受損,民眾黨誠信遭質疑柯文哲自詡為「政治素人」,標榜「公開透明」、「財務紀律」的「新政治」理念,吸引了不少年輕選民的支持。然而,此次政治獻金風波卻重創了民眾黨的清新形象,讓其「新政治」招牌蒙塵。時代力量批評,民眾黨作為一個標榜財務紀律的新政黨,卻在政治獻金處理上出現嚴重問題,不僅挑戰法律底線,更摧毀了支持者的信任。 更有評論指出,年輕人願意捐款支持,是因為相信政治還有改變的可能,他們的期待不應成為政治野心的「韭菜」。 這些批評直指民眾黨的誠信問題,也反映出社會對「新政治」的期待落空。柯文哲爭議纏身,「白色力量」面臨考驗事實上,除了政治獻金風波外,柯文哲近期還捲入多起爭議事件,包括其妻子陳佩琪被控「借名登記」開設咖啡廳,涉嫌違反《公務員服務法》,以及柯文哲擔任台北市長期間的台智光監視器弊案、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地上權標案、京華城改建案等「三大案」也持續延燒。 這些爭議事件接連爆發,無疑對柯文哲的選情造成衝擊。面對種種質疑,柯文哲能否有效止血,並重新贏回選民的信任,將是影響其選情的關鍵。而民眾黨作為一個標榜「新政治」的政黨,如何從此次風波中汲取教訓,重建公眾信心,更是對其未來發展的重大考驗。
  • 投書 當心你的面紙盒:中國製造的恐懼與控制

    2024.08.16 | 06:29

    近日,中國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指出一些看似普通的日常用品,如鋼筆、打火機、面紙盒等,都可能成為境外間諜威脅國家安全的工具。該文還援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第15條,強調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得非法持有、使用間諜活動特殊需要的專用間諜器材。儘管維護國家安全至關重要,但這篇文章所反映出的中國政府對安全的極端和荒謬的理解,卻令人不寒而慄。無所不在的敵意:日常用品皆可成「間諜工具」?中國國家安全部的文章,以近乎驚悚的口吻,描繪了一幅令人不安的圖像:看似人畜無害的日常用品,都可能隱藏著間諜的陰謀。鋼筆和相機可能暗藏鏡頭,打火機可能裝有竊聽器,甚至連一盒面紙,都可能成為間諜傳遞信息的工具。這種將所有外來事物都視為潛在威脅的思維模式,不僅反映出中國政府對自身安全缺乏自信,更暴露了其對外部世界根深蒂固的敵意。這種將「間諜」的帽子隨意扣在日常用品上的做法,實際上是將複雜的國家安全問題過度簡化,將其歸咎於虛無縹緲的外部敵對勢力,而非從自身尋找問題的根源。這種做法,不僅無助於解決真正的國家安全問題,反而會在民眾中製造恐慌情緒,加劇社會的不安定因素。以法律之名:無限上綱的反間諜法中國國家安全部在文中特別引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第15條,試圖為其對日常用品的「間諜」指控提供法律依據。然而,法律條文應該是明確且具體的,而不應該成為無限擴大解釋的工具。「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第15條規定,禁止非法生產、銷售、持有、使用間諜活動特殊需要的專用間諜器材。然而,什麼是「專用間諜器材」?法律條文本身並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這種模糊的界定,給予了執法者極大的自由裁量權,也為濫用留下了空間。在缺乏明確法律定義的情況下,任何日常用品,只要被執法者主觀認定為「可能」用於間諜活動,就可能成為被查扣、沒收甚至追究法律責任的對象。這種對法律的任意解讀和應用,不僅嚴重損害了法律的嚴肅性和公信力,更讓民眾生活在恐懼和不確定的陰影之下。從「面紙盒事件」看中國式安全觀的後果文章中提到的「面紙盒事件」,更是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一個普通的麵紙盒,僅僅因為內置了一個「外形像隨身碟」的設備,就被扣上了「專用間諜器材」的罪名。這種草木皆兵的狀態,不僅讓正常的商業活動和國際交流陷入停滯,更讓中國在國際社會上陷入了孤立和不信任的境地。當一個國家將安全凌駕於一切之上,甚至不惜以犧牲公民基本權利和國際形象為代價時,其所謂的「安全」就已經變成了名副其實的「不安全」。中國政府應當反思其過度擴張的安全觀,停止將日常用品妖魔化,並停止濫用法律打壓異見和限制公民自由。只有建立在法治和理性基礎上的國家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才能讓人民真正安居樂業,讓國家真正走向繁榮富強。
  • 投書 五星旗背後的民族主義迷思:抵制長榮酒店事件的反思

    2024.08.15 | 07:06

    近期,中國網紅「張教官」在抖音發布短片,指控巴黎長榮桂冠酒店拒絕懸掛五星旗,引發中國網友群情激憤,紛紛響應抵制。此事件看似單純的愛國主義表現,實則反映出中國社會日益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以及其背後潛藏的複雜問題。盲目抵制 理性何在?「拒絕入住長榮旗下任何酒店」、「抵制台獨」等口號充斥中國社群媒體,顯示出部分中國網友在面對此類事件時,缺乏理性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他們輕易地被民族主義情緒裹挾,將一家企業的個別行為上升到政治層面,甚至將「愛國」與「抵制」畫上等號。這種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更可能加劇社會對立。官方沉默 另有隱情?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官方媒體對此事件保持沉默,僅有部分網友在微博發文,試圖將「長榮桂冠酒店」推上熱搜榜,但成效不彰。相較於過往中國官方媒體對類似事件的大肆渲染,此次的低調處理顯得格外突兀。這究竟是官方有意為之,還是另有隱情,值得深思。民族主義 雙面刃?近年來,中國政府積極利用民族主義情緒來凝聚人心、鞏固政權。然而,民族主義是一把雙面刃,過度渲染民族主義情緒,容易滋生民粹主義和排外主義,不僅不利於中國的國際形象,也可能對中國自身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此次長榮酒店事件,無疑是中國民族主義情緒的又一次集中體現。中國社會應當反思,如何才能在愛國的同時,保持理性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避免讓民族主義成為社會發展的絆腳石。
  • 投書 羅織罪名,恫嚇臺灣 中共對臺諜案的虛張聲勢

    2024.08.14 | 06:26

    荒誕的「台獨頭目」指控近期,中國國安部高調宣稱破獲「千餘起」台灣間諜竊密案件,並將台灣民族黨副主席楊智淵冠以「台獨頭目」的罪名,以涉嫌分裂國家罪逮捕審查。然而,此舉的荒謬性不言而喻,引發台灣社會的強烈質疑和批判。楊智淵作為一位長期在中國大陸以教圍棋為生的民間人士,被扣上如此嚴重的政治罪名,顯然是中共刻意羅織罪名,意圖製造「綠色恐怖」的氛圍。 數字背後的政治操作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國安部所宣稱的「千餘起」台諜案件,與今年年初僅稱「數百起」相比,呈現出顯著的增長。這種數據上的「躍進」,很難不讓人懷疑其背後是否存在政治操作的意圖。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洪敬富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共此舉旨在警告、教訓、恐嚇台灣人民,試圖以此壓制台灣的民主自由和政治活動。 中共的真實意圖:製造恐懼,壓制異議中共此番操作,顯然並非真正意在打擊所謂的「台灣間諜」,其真實目的在於:製造「敵人」形象,轉移內部矛盾: 中共正面臨著經濟下行、社會矛盾加劇等多重壓力,此時藉由塑造「台灣威脅論」,可以有效轉移國內民眾的注意力,並將自身塑造成「維護國家安全」的守護者。威嚇台灣人民,壓制異議聲音: 將一位普通的台灣民眾冠以「台獨頭目」的罪名,並大肆宣傳所謂的「台諜案」,無疑是在向所有台灣人民發出警告,試圖以此壓制任何對中共不利的聲音和行動。影響台灣選舉,干預台灣內政: 在台灣即將迎來大選的敏感時刻,中共刻意炒作「台諜案」,顯然也有影響台灣選舉、干預台灣內政的意圖。 台灣應堅守立場,理性應對面對中共的文攻武嚇,台灣社會應保持理性,堅守民主自由的價值觀,並採取以下措施:揭露中共的政治意圖,避免落入其設定的框架: 台灣政府和民間應積極發聲,向國際社會揭露中共的真實意圖,避免其利用「反台獨」的旗號,肆意打壓台灣的民主自由。加強反情報工作,防範中共滲透: 面對中共日益猖獗的情報活動,台灣應加強反情報工作,提高全民的國安意識,防範中共的滲透和破壞。團結一致,堅定守護台灣的民主自由: 面對中共的威脅,台灣社會更應團結一致,堅定守護台灣的民主自由,絕不向中共的壓力屈服。 結語中共對「台諜案」的炒作,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政治鬧劇。台灣人民應認清中共的真實面目,不被其虛張聲勢所迷惑,堅定地維護自身的權益和尊嚴。 
  • 投書 從霸凌風暴崛起:林郁婷的奧運金牌啟示

    2024.08.13 | 09:51

    近日,台灣拳擊好手林郁婷在巴黎奧運女子57公斤級比賽中,以連續四場比賽5:0的完美戰績,為台灣奪下歷史性的首面拳擊金牌,消息傳來,舉國歡騰。然而,這面金牌得來不易,除了場上的激烈競爭,林郁婷更必須面對場外的輿論風暴。 突如其來的「性別爭議」此次奧運期間,林郁婷意外捲入《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的「性別霸凌」爭議,受到全球媒體的關注。儘管場外紛擾不斷,林郁婷仍舊保持專注,將所有精力投入比賽,最終以無可爭議的表現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讓世界知道台灣在哪裡面對爭議,林郁婷展現出運動員的風度和氣魄。她選擇不進行法律訴訟,並表示:「台上的事情就在台上解決」。同時,她也藉此機會,讓更多人認識台灣:「這讓大家可以認識我們,認識台灣,也讓世界知道台灣在哪裡」。運動場上的台灣之光林郁婷的勝利不僅僅是一枚金牌,更是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的證明。在國際政治環境日益複雜的今天,台灣運動員在競技場上的表現,往往成為吸引國際目光的焦點。林郁婷在面對爭議時所展現出的堅韌和自信,以及她為台灣爭取榮譽的決心,都值得所有台灣人學習。她的故事也提醒我們,台灣的國際能見度,需要每一位國民共同努力爭取。超越勝負的價值林郁婷的奧運之旅,完美詮釋了運動家精神的真諦:面對逆境,不畏挑戰,專注於自身目標,最終戰勝自我,贏得榮耀。而她所帶來的,不僅僅是一面金牌,更點燃了台灣人民的愛國熱情,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堅韌與自信。
  • 投書 從奧運競技場到國家戰場:體育精神與國防意識的交織

    2024.08.13 | 06:32

    2024年巴黎奧運的光芒雖已消散,但中華健兒在賽場上展現的韌性與毅力,猶如熊熊烈火,持續點燃著國人的熱情,更激發出對於國家發展與安全的深刻省思。政府推出《台灣迎向世界》短片,將運動員的拼搏精神與台灣的國際形象緊密相連,更進一步呼籲國軍官兵效法運動員「專注練習、勇敢拼鬥、永不放棄」的態度。這種將體育精神與國防意識相連結的呼籲,並非偶然,其背後反映的是台灣在當前國際局勢下的危機意識與自我期許。 奧運佳績:展現台灣的韌性與自信本屆奧運中華代表隊獲得2金5銅的佳績,不僅創下歷史紀錄,更讓世界看見台灣運動員的實力和毅力。從「麟洋配」的12連勝霸業,到林郁婷勇奪台灣史上首面奧運拳擊金牌,每一個獎牌背後,都是無數汗水與淚水的結晶。更難能可貴的是,中華隊選手在賽場內外展現出的風度和氣度,更贏得了國際媒體的讚譽。「麟洋配」在擊敗對手後,主動向對手致敬;連珍羚即使落敗,仍多次鞠躬感謝觀眾;黃筱雯面對不公判決,選擇以更強大的自己迎接挑戰。這些舉動,不僅體現了奧林匹克精神的真諦,更展現了台灣社會的價值觀和文化底蘊。 全民熱情:凝聚國家認同的關鍵時刻奧運期間,台灣民眾守候在電視機前,為中華健兒加油打氣的景象,成為一股強大的凝聚力。不論是深夜或清晨,來自各個角落的加油聲浪,匯聚成一股支持台灣、認同國家的暖流。這種全民參與的熱情,不僅展現了台灣社會的活力,更彰顯了台灣人民對於這片土地的熱愛和向心力。 體育精神:國防力量的最佳借鏡政府有意將運動員的成功經驗,轉化為國軍的訓練目標,呼籲國軍官兵學習運動員「專注練習、勇敢拼鬥、永不放棄」的精神。的確,戰場如同競技場,面對敵人的威脅,國軍必須具備堅強的意志力、精良的戰技和強健的體魄,才能在關鍵時刻保家衛國。運動員在逆境中求勝的精神,正是國軍官兵在面對挑戰時所需要的。透過學習運動員的訓練態度和抗壓能力,國軍可以更加精進戰備訓練,提升整體戰力,以確保國家安全。 從競技場到戰場:台灣的未來之路奧運的結束,並不意味著熱情的消退。相反地,台灣社會更應藉此機會,將奧運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中,並轉化為推動國家發展的動力。政府應當更加重視體育發展,投入更多資源,完善基層體育設施,培養更多優秀的運動人才。同時,也應當加強全民國防意識,支持國軍現代化建設,讓台灣在面對各種挑戰時,都能夠展現出如同奧運健兒般的堅韌與自信,勇敢地走向世界舞台。
  • 投書 從「內捲」焦慮窺探中共治理困境

    2024.08.09 | 15:43

    中國經濟日報近期一則評論,點出了中國產業發展的「內捲化」現象,並呼籲抵制惡性競爭。評論中,雖然將問題歸咎於企業盲目追逐熱點、地方政府缺乏規劃,並提出一些看似合理的解決方案,但卻避而不談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中共僵化的經濟體制和缺乏遠見的產業政策。 惡性競爭的表象與根源「內捲」,意指過度競爭、內耗,最終導致整體效益下降的現象。中國經濟日報的評論以價格戰為例,指出企業為了保住市場佔有率,被迫犧牲研發投入和產品品質,最終導致落後產能排擠先進產能,威脅產業鏈安全。然而,評論卻輕描淡寫地將責任歸咎於企業「沒有看清發展趨勢」、「沒有認清自己」,而忽略了中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事實上,中國產業的「內捲化」現象,正是中共長期以來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發展模式的必然結果。為了追求快速增長,中共政府長期以來偏好以行政手段干預市場,扶持特定產業和企業,導致資源配置扭曲、市場競爭失衡。在這種環境下,企業更傾向於尋求政策紅利和政府關係,而非提升自身競爭力。 地方政府的短視與政策失靈評論中也點名批評地方政府「忽視產業發展規律」、「人為設置市場壁壘」,導致產業同質性過高、市場分割,加劇了「內捲」程度。然而,這種現象的根源,正是中共的政治體制所致。地方政府為了追求政績,往往盲目追逐短期經濟效益,而忽略了產業的長期發展和整體效益。此外,中共的「條塊分割」管理模式,也造成地方保護主義盛行,進一步阻礙了市場的自由競爭。 從「內捲」焦慮到體制反思中國經濟日報的評論,反映出中共官方對於「內捲化」現象的擔憂。然而,僅僅呼籲企業自律、地方政府改進,而迴避對自身體制和政策的反思,無疑是治標不治本。唯有打破僵化的經濟體制,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才能真正解決中國產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否則,「內捲」現象只會愈演愈烈,最終將拖垮中國經濟的發展。
  • 投書 操控敘事,掩蓋真相:中共的全球媒體攻勢

    2024.08.09 | 15:35

    中共中宣部部長李書磊日前公開表示,要深化改革中國的國際傳播體系,加速塑造中國的敘事和話語權。這一表態,無疑是對近年來國際社會對中國日益嚴厲批評的回應,也暴露了中共試圖操控全球輿論,掩蓋其惡行的野心。 中國形象的敗壞與大外宣的興起近年來,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急劇惡化。從侵犯新疆維吾爾族人權、打壓香港民主運動,到暗助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再到以武力威脅日本、台灣和菲律賓等周邊國家,中國的霸凌行徑已經招致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為了扭轉這種負面形象,中共發起了大規模的「大外宣」行動,試圖以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美化自身形象,混淆國際視聽。 中共操控媒體的種種手段中共操控媒體的手段可謂層出不窮。除了斥巨資打造官方媒體,如新華社等,向全球輸出「中國敘事」外,中共還通過與外國媒體合作、資助當地智庫、在學校推廣中文和中國文化等方式,擴大其宣傳觸角。更有甚者,中共還暗中控制海外媒體,例如,英國《金融時報》的調查就揭露,截至2016年,全球已有超過200家海外媒體轉述中國官媒的新聞,而路透社的調查也發現,至少有33家廣播電台背後的最大股東是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這些數據令人震驚,也揭示了中共媒體滲透的廣度和深度。 深化改革的背後:強化控制與輸出意識形態李書磊此次提出的「深化改革」,實際上是中共強化對外宣傳控制、加大意識形態輸出力度的體現。美國外交關係協會資深研究員格蘭奇克指出,這意味著北京當局將更積極地利用新華社等官方媒體,向國際社會灌輸「中國敘事」,並試圖貶低民主制度。 認清中共的真面目,堅守真相中共的全球媒體攻勢,對國際社會構成嚴重的威脅。它不僅試圖扭曲事實、掩蓋真相,更試圖將其專制意識形態強加於世界。面對中共的輿論操控,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認清其背後的政治目的,不被其虛假宣傳所迷惑。同時,我們也應積極發聲,揭露中共的惡行,捍衛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共同守護真相與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