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星光熠熠,當紅A.I.產業的巨頭們,諸如輝達黃仁勳、超微蘇姿丰、以及美超微梁見後等人,全數到齊,共襄盛舉,瞬時讓台灣掀起一波科技浪潮,而股市也趁著此波題材,站穩了兩萬點大關。其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黑衣男」黃仁勳以其獨特的親和力,除了以幽默風趣的口吻為國內科技大廠相挺站台外,也當了台灣美食小吃最佳的代言人,魅力可說是無人能及。一時間彷若成為台灣的救世主,被吹捧著登上最高的神壇寶座。

當然,民間對黃的熱愛,無可厚非,畢竟大家都喜歡成功人士,尤其是走在時代尖端的「理工男」先知,自然更是受到青睞,復以少有鉅富像他這般親民又沒架子,您能不愛他麼?但是,回到更宏觀的政府視角,顯然就不該是這麼一回事。
當黃提及準備要在台灣設置總部時,從北到南,幾乎所有縣市都在第一時間表達爭取之意,並表示會為其排除一切投資障礙,順利建廠,好似沒表態的,就會被批評是沒作為,實在有點令人莞爾。誠然,招商是好事,尤其像輝達這般世界重要的科技巨擘,能搶到自然是政績一見,但假若在完全沒有進行產業鏈評估、基礎建設穩定度、在地發展屬性、乃至於環境影響評估前,就斷然的表態爭取,是不是有點冒進了呢?

當然,縣市首長們會有這樣的反應,一點都不意外,因為當前就是科技業(甚或更限縮的說,就是A.I.產業鏈)獨強的時代,舉凡各項產業只要與A.I.兩個字掛上邊,就有蓬勃發展的機會,端看台股近期走勢,站穩兩萬點的關鍵,不也是科技類股飆高所致麼?
然而,作為父母官,總得要有比小市民們更為高瞻遠矚的決策力,為在地爭取到知名企業進駐,為地方增加稅收與活絡經濟,那只是做到了「開源」,在累積了資本之後,如何確實的做好「分配」的功課,讓所有產業都能雨露均霑的共享其利,才是更重要的課題。顯然,這門「分配政治學」,從過去到現在,似乎從來沒有好好的被實現過。

正因如此,您或會不時的聽到諸如「台灣是不是陷入了『荷蘭病』泥沼」的質疑。「荷蘭病」,簡單的說,就是指產業過度集中,引致其他產業相對走向凋敝的現象。儘管歷任的財經部會首長皆否認這項質疑,但不可諱言的,談到台灣的產業發展,當前除了科技業之外,您還能想到其他足以擔當領頭羊的業別麼?(有啦,還有炒房業也蓬勃發展,但細想,如今炒房也都是圍繞著科技業在轉,舉凡台積電、輝達提到要去哪建廠,各式「台積房」、「輝達房」價格立馬飆升,成為科技產業鏈另類的一環)基此,既然台灣的荷蘭病(其實可以改叫「輝達熱」)已是不爭的事實,那麼,不妨就接受正視現實,畢竟,接續該如何做好分配的工作,才是政府該擘畫完整藍圖的課題。

對此,筆者想及的,是我們國發基金的運作模式。國發基金平均每年盈餘約200億元,看似績效卓著,但假若翻開投資細項,您就會發現,投資的標的,其實是虧錢的多、賺錢的少,但由於大量購入台積電等科技指標性產業股票的緣故,單單靠著台積電所賺的份額,就足以彌補其他業別的虧損,讓國發基金始終能保持良好的績效。
相仿的,憑藉著科技產業蓬勃發展所上繳的稅賦,倘若能夠有效的投入各級產業當中,端看是要導入A.I.科技提高產值,抑或得給予長期的補貼扶助,政府只要能夠梳理出資源合理配置的理路,讓經濟順勢的透過科技業的帶領水漲船高,則諸如當前一昧捧高輝達的舉措,才會更具有正當性。

翻開黃仁勳的美食圖鑑,從大餐廳到小吃攤,從宏觀到微觀,光環雨露均霑、方方面面的兼顧,或許這就是他之所以如此擄獲人心的特質吧!政治人物們,真的該多學學!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