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藍白立院黨團的餐敘打開合作大門後,隨即藍營立委在共識營中,也取得禮讓一席的初步共識,待與黨中央確認後,便可拍板定案。然則,此消息一出,據部分藍營區域委員透露,基層大炸鍋,服務處電話幾乎被打爆,揚言若禮讓、下回就拒投,反彈聲浪之大,可見一斑。這也難怪,畢竟回想起「藍白合」那「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毀約橋段,以及「君悅宴」幾近羞辱馬前總統的荒謬畫面,大概稍稍有點政治良知的支持者,都會看不下去吧!
試想,如果當初循著合作的六點協議走下去,如今聚焦的,應是行政閣員位子的分配,哪會是區區一個會期的召委席次呢!想到這裡,恐怕還是餘怒難消吧!

不過呢,人終究得往前看,現階段國民黨能夠承諾民眾黨的僅有籌碼,就只剩下每個會期的一個召委名額(一年兩會期,所以會有八個召委名額),如何妥適的運用這點資源,與民眾黨組成穩定的「在野聯盟」,應該才是討論禮讓與否的重點所在。相反的,假若只是純粹表達友善之意,甚或只是傅總召希冀做人情給柯P的私相授受,那就大可不必了。
在野聯盟,「穩定」二字很重要,這一點,端看民眾黨在立法院長選舉一役,便可驗證。如果聯盟的成員,對政策一路走來搖搖擺擺,忽藍忽綠,只是企求在雙邊議價的過程中,求取自我最大利益,毫無合作的誠信與道義可言,那縱然名義上形成聯盟,或也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基此,為達到堅若磐石的合作關係,柯P常說的「公開透明」很重要,最好是透過全程直播的方式,在律師的見證下,藍白雙邊就合作的細項,進行黨對黨協商,從頭至尾做個確認,藉以確保未來四年,在野聯盟可以是股穩定的政治勢力,而不會輕易的被有心人見縫插針的破壞,也不會有當事人「博壞筊」的可能。
至於在籌碼面,藍營應確保白營在八個會期當中,至少都會有一席召委,藉以讓小黨能夠在議題的選擇上,符合自我政黨的需求。而白營則必須保證,在院會面臨關鍵議案表決的時刻,八票會同藍營一致性投票,至於如何取得對政策的默契,則可透過建立黨際溝通平台的模式,彼此黨團及智庫之間,廣泛的進行政策對話,尋求異中求同的方案,繼而產出在野共同可以接受的版本。
唯有如此,當民眾黨可以在體制內取得話語權,而國民黨能夠補上未及半數議席之憾,雙方都各取所需,則談合作才有實質意義。否則,不走黨對黨的協商,屢屢都只是流於私人情誼的私相授受,不但流於人治的不穩定,也讓雙方多了不少猜疑的空間,或只是多了給某些人事後的相罵本而已吧!

面對在野合作,坦白說,國民黨其實可以更愜意的去看待。或許外界解讀會認為,賴清德總統若有心要組成穩定的執政聯盟,則招安民眾黨絕對是唯一選項。520後若有為數不少的白營成員入閣,等同綠白一拍即合,屆時立法院「綠白合」恐將成為穩定多數,藍營縱使是最大黨,也無用武之地。
但是,選擇與執政黨站在一起,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等同一併得為施政的得失,承擔共同的責任,到那時候,民眾黨還能以「最強在野」的口號自居麼?不可能吧,都已經是執政成員之一了!換言之,未來綠白真的聯合執政,則「在野」這塊招牌,就悉數歸國民黨所有,只要現階段近六成希冀「政黨輪替」的民氣仍在,加上藍委又可穩健問政不走鐘,則四年後沒有了同屬在野的柯P來分票,重返執政的機會,依舊是相當濃郁的。

所以,「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論白營未來何去何從,選擇藍或綠、抑或持續忽藍忽綠的搖擺,國民黨實在都無須太過在意,平常心做好監督制衡的在野角色,「最強在野」扛棒花落誰家,猶未可知吧!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