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金融市場正處於困境,面對的風險因素包括經濟重啟後的復甦乏力、通縮擔憂以及外資的流出。這些都使中國的股市下滑、人民幣貶值,並且推低了長期利率至近半年的低點。中國可能需要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振興經濟,但這有可能進一步拉低人民幣的價值,給政策制定帶來更大的挑戰。

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的經濟復甦進程已經出現波動。4月的經濟數據表現低於市場預期,而且美國的金融服務公司高盛集團已暗示將下調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期至4.9%。全年的增長預期還是保持在6%,但是如果經濟信心持續低迷,經濟疲軟的狀況可能會持續更久。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中國的防疫措施在一段時間內達到了控制疫情的目的,但在措施解封後,經濟並未迅速恢復。4月的房地產銷售面積同比下降了11.8%,比3月的下降幅度更大。這種下滑對於依賴土地出售收入的地方政府造成了財政壓力,使得一些地方的債券市場出現流動性問題。

通縮的情況在中國也越來越明顯。4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僅上漲0.1%,幾乎已經進入了負增長的範圍。儘管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付淩暉表示中國經濟不存在通縮,但是有多個省份的物價已經出現了同比負增長。這種經濟狀況對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就業變得更為困難,導致了16至24歲的青年失業率上升到20%以上。

由於經濟基本面的低迷,長期利率也開始下降,被視為是經濟的"溫度計"。中國10年期國債的利息在5月23日下降到了2.693%,這是自去年11月以來的新低,也再次接近了歷史最低水平。這種利率的下降導致了人民幣的價值也開始下滑,5月17日,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已經跌破了1美元兌7人民幣的心理關口。儘管中國外匯市場指導委員會對此進行了口頭干預,但這並未阻止人民幣的貶值。

此外,由美國主導的外國資金正在從中國股市流向日本股市。一些分析師認為,這是因為中國股市存在諸多風險,如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台灣問題以及對大型IT企業的監管等,使得投資者將目光轉向了日本等親美國家的市場。

外資流出的情況在股價指數的變化中得到了反映。與去年底相比,以本土投資者為主的上海股市上漲了4%,而外國資金可以自由進出的香港股市和以美國投資者為主的在美國上市的中國股票分別下跌了5%和10%。

此外,中國政府在5月21日對美國大型半導體企業美光科技的產品宣布在重要信息基礎設施上的採購禁令。這被視為對美國對華制裁的反制措施,使得中美在高科技領域的對立升級,這可能導致美國投資者進一步撤出中國股市。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