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流行給世界各國的經濟造成了損失,中國也不例外。該國經濟受到大流行的重創,並在就業市場引起漣漪,導致工資下降和出口減少,而出口經濟依賴中國的台灣也連帶受影響。

春節過後,江浙滬的招聘熱潮一般會持續到4月份。然而,今年的情況有所不同,與往年要求數千名新員工相比,今年有數百家公司表示不會招聘任何人。這是大流行如何影響中國就業市場,導致就業機會減少的一個指標。預計疫情管控放鬆後,對工人的需求會增加,但事實並非如此,許多工廠倒閉,導致失業。

供求曲線也影響著中國的工資。往年,富士康普通工人的時薪高達30元,今年維持在23-24元左右,最高一度達到27元,但高價只持續了一天。普通工廠工人的小時工資在17元到22元之間,去年是17元到26元之間。工資的下降表明大流行如何影響中國經濟,對工人的需求減少導致工資下降。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體現在出口減少,形成惡性循環。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影響了中國的出口行業,這導致對商品的需求減少,從而導致就業機會減少。商品需求的減少是一種連鎖反應,導致中國的就業市場放緩。大流行影響了世界經濟,導致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減少。

台灣作為中國的鄰國之一,也感受到了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台灣經濟與大陸經濟息息相關,大陸經濟的任何震盪都會直接影響到台灣經濟。中國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隨著中國經濟放緩,台灣經濟也在放緩。大流行影響了台灣經濟,導致對商品的需求減少,導致出口減少。

總之,疫情大流行影響了中國的就業市場和經濟,導致就業機會和工資減少。對商品和服務需求的減少正在造成一個影響中國經濟的惡性循環。疫情的影響不僅限於中國大陸,與中國經濟息息相關的台灣也受到了影響。大流行表明世界是多麼相互關聯,一個國家經濟的任何衝擊都會對其他國家的經濟產生連鎖反應。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