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來,民進黨接連通過「黨務組織調整」、「學倫機制處理」、「黑金爭議改革」。短短不到一個月內,賴清德即展現新氣象,在地方選舉遭遇空前挫敗之時,展現民進黨改革的魄力。

特別是,此次黨內改革,聚焦於「黑金議題」。民進黨雖然在2022年地方選舉,打出「終結黑金、贏回正義」的口號,但卻也諷刺地在地方爆出多起「黑金爭議」。就例如,台北市立委何志偉言稱「黑道入團隊決策圈」;台南市議長選舉案,甚至進入司法程序處理,還被戲稱「就像好萊塢黑社會電影情節」。無論認不認同,再再造成民進黨形象的敗壞,若再不及時「壯士斷腕」,更可能成為壓垮民進黨的「最後一根稻草」。

因此,賴清德在踏出民進黨改革的步伐,「時間點」和「目的」都做對了。即便艱困,但帶領一個政黨走出泥沼,必定是領導者「責無旁貸」的任務。就如同過去,民進黨以「清廉」的形象,獲得社會認同;或是面對中國的文攻武嚇及兩面手法,民進黨始終站在「站穩台灣主權」的立場,得到國際及民眾支持。賴清德堅持正確態度,從政多年來,始終沒有選擇投機的道路,對於黨務改革「該說就說,該做就做」,光憑此點,就值得獲得掌聲。

九合一選舉後,民進黨自己近萬字的檢討報告,也已經直指「論文」、「黑金」,是民進黨的敗選原因。就在最近,也有媒體報導指出:賴清德要求將巡迴二十多場的黨員座談會,全部彙整逐字稿裝訂成冊,將近百頁的內容,要求黨務主管全數看過。從這個月的黨務改革任務,可以看出,賴清德許諾的改革成果,一一解決問題,也一一實現承諾,都認真的聽進去了。

改革的路上「道阻且長」,改革更不是「請客吃飯」。短短不到一個月,賴清德就已經完成「黨務改革」的第一塊拼圖,展現他「接受民意」、「處理爭議」的魄力,相信社會必定會不吝於給予掌聲。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