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教師節將至,社會談尊師重道,但對第一線老師來說,最真切的心願並不是祝福,而是擺脫長年的「導護困境」。

一、導護風險高,教師專業被稀釋

每天上下學時段,教師常被要求站在馬路口導護,但教師既不是交通專業人員,也無交通指揮權。過去已有教師因此發生事故,甚至留下終身傷害,卻缺乏完善的保險與補償。教育部雖曾函釋教師原則上可拒絕與教學無關的工作,但導護是否屬於必要校務協助,始終存在灰色地帶。教師的安全與尊嚴,長期遭制度不合理對待。

二、不是「誰來做」,而是「怎麼做」

教師團體提出導護問題,並非要把責任推給家長或警察。事實上,教師、家長、志工、警察都同樣辛苦,大家的目標一致:保障孩子安全。真正的問題在於政府缺乏制度設計,讓不同角色互相矛盾。老師被迫站路口,家長質疑學校消極,警察則人力不足,這樣的惡性循環無助於解決問題。

三、工會四大訴求:制度化解困境

屏東縣教育產業工會呼籲政府:

1、教師免除路口指揮,僅限校門內護導。

2、導護專業化、制度化,由警察、義交或專責人力執行。

3、政府統一提供保險與補償,包含意外險、誤餐費、補休等。

4、教育部、內政部與地方政府應跨部會合作,盤點高風險路口並改善工程。

教師的專業在於教學,而不是冒險當「臨時交警」。孩子的安全應靠制度來保障,而不是依靠老師用肉身擋車流。

在教師節,我們呼籲教育部與各級政府:真正的「尊師重道」,不是口頭感謝或一日假期,而是立即解決導護問題,讓老師回到課堂、孩子走在安心的通學路。這,才是最實際的教師節禮物。

文/屏東縣教育產業工會 副秘書長 蔣辰平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