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籍記者艾永青決定離開台灣。在離開台灣前,他在 Substack 平台上以「Great Taiwan Recall」為題,寫了一些他對台灣政局變化的看法。鑑於他的論點廣泛被偏統派媒體引用、評論,並可能攻擊綠軍。我認為有必要予以澄清、評論。

這是沒有遇到國家危機的內閣制國家的國民,經由他們的經驗所產生的想法。但這不是台灣的經驗。

精選報導:謝步智觀點》這才是真正司法獨立! 川普「這3大」重大政策接連被法院打臉

阿扁總統時期,同樣面對國會沒有過半的問題,他也想結合當時立法院長王金平,建構一個安定格局,最後因為國民黨連戰反對而告終,阿扁也想要請江丙坤當行政院副院長,最後也因為連戰反對而沒有完成。

在台灣、國民黨文化中,政治本身就具有相當程度的獨佔特性。與別人分享權力本來就不是我們這個文化的主要特徵。作者說: 「外界將賴清政府描繪為「蔡英文的延續」並不可信;而賴清德總統既未嘗試與在野黨組成聯合內閣,反而在民進黨國會未過半的情況下,就有核心盟友喊出要「全面罷免」在野立委。」但作者不知道,當阿扁在 2000 年選上總統時,國民黨宣稱要讓阿扁的政令不出總統府。

要不要考慮與在野黨組聯合內閣?這是內閣制國家的運作方式,卻不是半雙首長制國家的運作模式。以英國為例,國會議員席次多寡是決定民意基礎與權力的最重要來源。甚至席次數量超過全國得票數與得票率。

然而台灣還有英國所沒有的總統大選。總統得票數與勝選也是決定台灣國家權力的歸屬問題。在單一選區制,誰得票多就是當選國會議員,不需要考慮過半與否。同樣,總統的席次就是這樣,他就有權力行使他的權力。那麼,國會席次多寡在國家運作中,要有多少分量?真的與內閣制國家迥然相異。用內閣制思考模式想台灣政局,那就圓柄方鑿了。

到底 2025 年的政局怎麼思考?大罷免的正當性怎樣?我想作者艾永青對此並沒有深刻思考。立法院的遊戲方式已經逸出正常國家的運作模式。在野黨努力與台灣最大敵對國家合作,所修改的法律違反現行憲法,侵犯五權分立的其他三權。這在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認為是正常國家的在野黨,會出現的正常行為。外加台灣是一個隨時會被侵略的國家。他的很多事情都不受到國際法與各國的保障。這是在正常國家長大的人,可能很難理解。罷免運動實際上就是人民對在野黨國會議員的反彈。而罷免會發展到大罷免,與其重點放在執政黨有沒有操作,不如說為何會出現這麼大規模的罷免?

更進一步說,如此大規模的罷免連署、投票,要說綠軍沒有參與,其誰能信?但深度了解大罷免活動的主導團體及其組織內容,就會發現民進黨權力要伸入罷免活動,的確非常困難。不僅主導者與民進黨的關係淺薄,其在擺攤連署的人也非民進黨的主要幹部。要說民進黨介入程度深?還真的很有爭議。

另一個角度來看,艾永青應該思考到國民黨的連署書偽造文書的事情。將這件事情放在大罷免活動思考,就是為何一個那麼長久執政的政黨,會出現這種令所有文明國家都認為重罪的犯罪狀況,而且還是大規模犯罪。這是他做為記者在陳述痛心而離開台灣時,必須論述的重點之一。

艾永青這篇「Great Taiwan Recall」,與其說他寫的好而值得評論,不如說評論的目的在幫助社會各方人士與國際人士,了解他的認知謬誤在哪裡。該文的重要性不在寫得好,而是影響力大,如此而已。

作者 : 林修正 / 退休副教授

TaiwanPlus強調,國外媒體報導也稱呼川普為「被定罪的重罪犯」。   圖:公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