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陳國璋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陳國璋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侯友宜、郭台銘、柯文哲的「廢話大聯盟」

    2023.04.27 | 17:23

    轉瞬間,2024總統大選已剩下接近半年的時間。在此關鍵時刻,藍營喊出整合要「非綠大聯盟」,講的頭頭是道、氣勢非凡。但孰料,這「大聯盟」的成員條列一看,侯友宜、郭台銘、柯文哲三人組成的卻是「廢話大聯盟」。而在這三人中,侯友宜講「空話」、郭台銘講「大話」、柯文哲講「幹話」。三人從頭到尾,從未說明要把國家帶向哪裡,其所作所為,更時常違背常理,令人瞠目結舌。其實,侯友宜、郭台銘、柯文哲三人相似的少,不同的多。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中,他們不約而同地,都有一個心照不宣的「美好大夢」,那就是成為「2024總統」。但是用他們三個人的言行來詮釋,那就是「唱國歌」、「宣讀國父遺囑」,甚至喊出「讓中華民國再次起飛」等荒謬行動,卻毫無實際上的作為。先談侯友宜,侯友宜講話的「高深莫測」,早已成為選民的「既定印象」。一開始,選民覺得這個人好像「有點東西」。但久了之後,卻發現侯友宜這副德性,其實就是「空包彈」,是一種語言運用上的「貧乏」,更甚者,是一種對選民的「欺瞞」。就例如,近期媒體提問:「要帶職還是辭職參選?」侯友宜說:「為市民朋友創造更多安居樂業」;媒體提問:「你的兩岸論述是什麼?」侯友宜說:「大刀闊斧把事情做好」。訪新加坡期間,媒體提問「有市民希望你選總統,你每次都笑而不答是什麼意思?」侯友宜竟然反問:「你知道沙嗲是什麼嗎?你要不要一起吃沙嗲?」連五歲小孩都看不下去,令人汗顏。續談郭台銘。百姓一看即知,郭台銘的缺點就在於「心直口快」,更要命的,是郭台銘其個性「獨斷」,完全聽不下別人意見。有媒體爆料指出,郭台銘出訪結束後召開記者會,雖然侃侃而談出訪成果,但到了媒體提問環節,卻不讓現場各家記者發問,而是改由主持人統一幫忙提問。有記者發文還原現場,指稱主持人「刻意修飾串改」、「扭曲問題原意」,讓郭台銘可以「暢所欲言」。難怪遭到評論人譏笑,郭台銘宛若「溫室裡的霸道總裁」,所謂「郭董」,只是「郭不懂」、「郭裝懂」。更讓人看出,郭台銘頻頻說出「大哥拜託你」、「我當總統台灣就不會有戰爭」等高深「大話」,但實際作為,卻是連媒體提問都不敢「直球對決」,郭台銘要如何帶領國家前進?如何說明國家未來的方向?令人懷疑。再談柯文哲,柯文哲愛講「幹話」,早已不是政壇上的新聞。就例如,面對國際事務,柯文哲喊他是「各方都能接受的人選」;面對台灣未來發展的願景,柯文哲說他是「徹頭徹尾的實踐家」;面對學經歷比他差的人,柯文哲態度更高傲了,反覆地說自己是「157」、「台大醫科」,甚至遇上不順眼的事情,就反問一句「我是台大醫科,那你呢?」在近期,柯文哲突如其來的訪美行程,不僅沒有見到美國重要人士及智庫代表,甚至還「唬爛見到該見的人」,被外界譏諷是一場「迷航之旅」。更有網友指出,柯文哲唯一造成新聞點的,就是在公園的「擺拍」,儼然就是「失業男公園度日」,令人發噱。誠如評論家所說,侯友宜、郭台銘、柯文哲這三個人,「搶著要選台灣總統」,但他們最大的缺點,就是「都沒提出政見,也未說明要把國家帶向哪裡。」這三人在最近,一個訪美、一個訪日、一個訪星,行程雖多了,卻都沒讓人看到他們的「高度」,反倒只看到他們是要「避避風頭」,只剩下自得其樂的「觀光價值」。嚴肅地說,民主社會的真諦,就在於透過理性的思辨,完善公共政策的品質,致使社會向上提升。法國思想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當年在湖邊寫下:「真相是最珍貴的財富」,令人警醒也極具啟發。而證諸歷史,政治人物的誠信、品性以及行動力,才是選民判斷的關鍵。反觀在台灣,「泛藍陣營」的侯友宜、郭台銘、柯文哲,一個忙著說「空話」,一個搶著說「大話」,一個只會說「幹話」,三種話加起來,就是「廢話」連篇,組成的是「廢話大聯盟」,這樣的組合,值得全體台灣人民「用腳下架」。
  • 投書 王鴻薇自陷「中國陷阱」

    2023.03.31 | 19:14

    英文總統過境美國東西岸,據媒體報導,中國駐美大使不斷打聽蔡英文的行程。而對此,國民黨籍立委王鴻薇也指稱:「蔡總統訪美行程處處保密」、「嘴巴好像裝上拉鍊」。王鴻薇已經和中國口徑一致,甚至和中國的步調一致、沆瀣一氣,也令人懷疑,王鴻薇是否已成「中共代理人」,迅速劣化為「王『紅』薇」?令人懷疑。首先,國家出訪的大事,行程的細節,本來就是行政部門的權限。美國眾議院議長南西·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前,就先透過多家媒體放出消息,最後才在數天前才拍板定案。如此的目的,首先是確保維安,其次是避免激化對立。但不變的是,台美溝通的管道,一直是建立在雙方互信的基礎下,台灣走向世界的決心越來越堅定,這點毋庸置疑。誠如立委趙天麟說的,多年前蔡總統過境美國時,中國當時就有動員人員抗議,除了激進人士外,也不乏地痞流氓。而反觀,王鴻薇批評外交部長吳釗燮「嘴巴裝上拉鍊」,忙著打探行程。王鴻薇如此的說法,是否在幫中國「探聽」?況且,在出訪前,總統府早就公布立委隨團名額,王鴻薇自己「手腳太慢」,沒有報名,結果反過來稱總統府「處處保密」,居心到底何在?邏輯到底在哪裡?實在令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其次,王鴻薇早就和中國建立了「悠長」的「關係網絡」,甚至,要稱王鴻薇是「中國的王鴻薇」,並不為過。別的不說,據媒體報導,王鴻薇先前登上中國《中央電視台》「海峽兩岸」節目,除抨擊蔡政府對美政策,還稱總統蔡英文為「台灣領導人」,甚至連中國網友看了節目,也狂酸王鴻薇「瞬間學會了捲舌音普通話」,令人發噱。諷刺的是,就在近日,王鴻薇言稱台灣詐騙問題氾濫,更放話說「政府要出面解決詐騙問題」。沒想到,話音剛落,王鴻薇就馬上成為「中國旅行社」的協力者,要來幫忙探詢中國行程。這幾日,中國一直言稱,蔡總統訪美是「竄美」、「欺騙人民感情」,中國共產黨儼然形成「大型詐騙集團」現場,結果令人沒想到的是,原來詐騙集團最大的協力者之一,就是王鴻薇本尊。誠如國際權威媒體的報導,此次蔡總統出訪,美台都保持低調,「這反映美國的行政部門非常謹慎地玩這個遊戲」。國內媒體也早就報導,國安局掌握,中國動員走路工團體來抗議蔡總統來訪,一日200塊美元。王鴻薇放著正事不幹,反而急忙著配合中共節奏,結果自陷國家元首於險境,即使沒有領200,王鴻薇也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二百五」,無庸置疑。
  • 投書 國民黨「政治叫獸」又鬧性平笑話

    2023.02.24 | 16:32

    去年9月,前南投縣長、立委補選候選人林明溱,在幫南投縣長許淑華站台助講時,用充滿調侃的言語,帶領全場的觀眾高喊:讓總統蔡英文「輸到脫褲。」林明溱更再用台語講詞,高喊「再次給她(蔡英文)脫褲好不好?好!給她脫得光光光!」林明溱欠缺性平意識的言論,令人憤怒、傻眼。無怪乎近日,民進黨團隊猛攻林明溱「把女性的尊嚴,丟在地上踐踏」。對此,沒想到台師大教授「夏學理」近日竟還投書媒體,護航傷害女性尊嚴的林明溱,更攻擊民進黨,言稱「民進黨身體力行」、「民進黨才該上性平教育」,立場之偏頗。夏學理教授傷害性別尊嚴既深又重,更傷害高等教育聲譽,令人痛心。首先,夏學理教授何許人也?夏學理是台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所教授、前所長,他曾為歌手,也是兒童節目主持人。但另一方面,夏學理在本質上,卻是不折不扣的「政治教授」,其更曾引起多次高教爭議,爭議不斷。例如,夏學理本人就曾因「痛罵全班學生近8小時」,被監察院提出糾正,教育部甚至重話直言「不排除解聘」。而夏學理在執教生涯中,更曾多次涉及言語暴力、情緒勒索及干涉論文等情事,甚至要求指導學生,無理修改論文謝辭、到家裡打掃,否則不讓畢業,實在荒謬至極。明眼人一看即知,夏學理極不適任高等教育教授。堂堂「師範大學」的教授,卻完全沒有「師者風範」,更是諷刺至極。更要命的,夏學理熱愛評論時事,但無奈其所書寫的立論偏頗,許多是被官方認證的假消息。師範大學甚至被迫無奈多次在網路上刊載「澄清啟事」,夏學理本人更多次遭台師大依法提告。試問:夏學理身爲教授,卻反倒因散播虛假言論,和自己的學校上法庭針鋒相對,這又是何等的高教悲歌!其次,夏學理的此篇文章「笑看民進黨的『身體力行』」,為林明溱的「性平笑話」護航,其實根本不用認真對待!原因在於,夏學理根本是將自己的「文化專業」,放在地上踐踏!夏學理教授身為文化教授,不會不理解「文本分析」,必定要以整體的精神觀之,這是任何文學院的年輕學生,都明瞭的道理。但是反觀夏學理身為教授,在該篇文章卻「強詞奪理」,犯下「見樹不見林」的毛病。如夏學理說:「查『輸到脫褲』這句台文常用語...只是『輸到當褲』的錯用訛誤...久而久之,原本的『輸到當褲』,就延伸轉換為『輸到脫褲』」云云。但是,林明溱的原意,顯然根本不是要蔡英文將全身家當輸到「剩褲子」。因為,林明溱後面還再加了一句「給她脫得光光光」,這句話從上下文、語意來看,就是要讓「蔡英文輸到『脫光光』」。林明溱的言論有性別歧視的意涵,夏學理教授還辯得下去,也算是一種「文人奇觀」。第三,夏學理教授直批民進黨「才該上性平課」,但是可惜的是,國民黨的性平意識不堪聞問,早非「一日之寒」。許多人印象應該極深,吳敦義先前曾爆粗口,罵蔡英文「衰尾查某」,痛罵陳菊「走起來像一隻大母豬」;韓國瑜動輒「陪睡」掛在嘴邊,甚至張善政的「沒有生過小孩」等說法,均引來眾怒。夏學理教授只批評民進黨,卻不見國民黨早已「爛之入骨」。想請問:夏學理教授是不是「選擇性批判」?只看民進黨的壞,卻忘記國民黨已經病入膏肓,難道真的「裝睡的人叫不醒」?夏學理教授言之藐藐,散播的卻是偏頗言論,更將自己的「文化專業」放到腳底下踐踏,令人傷心。國民黨「政治叫獸」,護航別人的性平笑話,自己反倒成為了「笑話一則」。身為文化人,身為知識份子,夏學理教授早已成為「性別不正確」的共犯結構之一。
  • 投書 賴清德帶領民進黨走出「黑金」泥沼

    2023.02.16 | 11:39

    近一個月來,民進黨接連通過「黨務組織調整」、「學倫機制處理」、「黑金爭議改革」。短短不到一個月內,賴清德即展現新氣象,在地方選舉遭遇空前挫敗之時,展現民進黨改革的魄力。特別是,此次黨內改革,聚焦於「黑金議題」。民進黨雖然在2022年地方選舉,打出「終結黑金、贏回正義」的口號,但卻也諷刺地在地方爆出多起「黑金爭議」。就例如,台北市立委何志偉言稱「黑道入團隊決策圈」;台南市議長選舉案,甚至進入司法程序處理,還被戲稱「就像好萊塢黑社會電影情節」。無論認不認同,再再造成民進黨形象的敗壞,若再不及時「壯士斷腕」,更可能成為壓垮民進黨的「最後一根稻草」。因此,賴清德在踏出民進黨改革的步伐,「時間點」和「目的」都做對了。即便艱困,但帶領一個政黨走出泥沼,必定是領導者「責無旁貸」的任務。就如同過去,民進黨以「清廉」的形象,獲得社會認同;或是面對中國的文攻武嚇及兩面手法,民進黨始終站在「站穩台灣主權」的立場,得到國際及民眾支持。賴清德堅持正確態度,從政多年來,始終沒有選擇投機的道路,對於黨務改革「該說就說,該做就做」,光憑此點,就值得獲得掌聲。九合一選舉後,民進黨自己近萬字的檢討報告,也已經直指「論文」、「黑金」,是民進黨的敗選原因。就在最近,也有媒體報導指出:賴清德要求將巡迴二十多場的黨員座談會,全部彙整逐字稿裝訂成冊,將近百頁的內容,要求黨務主管全數看過。從這個月的黨務改革任務,可以看出,賴清德許諾的改革成果,一一解決問題,也一一實現承諾,都認真的聽進去了。改革的路上「道阻且長」,改革更不是「請客吃飯」。短短不到一個月,賴清德就已經完成「黨務改革」的第一塊拼圖,展現他「接受民意」、「處理爭議」的魄力,相信社會必定會不吝於給予掌聲。
  • 投書 有關學倫標準,許多人搞「糊塗」了

    2023.02.15 | 11:09

    近日,民進黨推動通過「學倫改革」的改革專案,要求未來總統、立委候選人須通過黨內的「學倫機制」,強化民進黨內部的把關機制,以解決「學倫議題」在民進黨的沉痾。賴清德主席「大刀一揮」,得到社會的支持與肯定。就如同法學者指出:「這代表民進黨在敗選檢討上,願意真心承認『候選人論文抄襲』乃是一件錯事」。然而,面對「學倫議題」的重大爭議,在近日,卻有許多匿名粉專、社會賢達十分不解,甚至連前環保署長詹順貴,都稱這是落入「紅」的議題設定操作系統,令人汗顏。其實,這些對於黨內改革的質疑、誤解,幾乎全來自於對於「學倫改革」的不理解。而更進一步從積極的角度來檢視,「學倫標準」的改革,至少有幾項正面意義:第一,「學倫標準」的提高,是為避免2024選舉再度落入相同爭議,模糊政策討論焦點。在2022年選舉,國民黨將學倫作為選戰主軸,去攻擊民進黨提名候選人,意外得到非常有效的結果。因此,國民黨在2022的「食髓知味」,必定在2024會於「捲土重來」。據傳聞,國民黨內部團隊、有志參選者,早就「厲兵秣馬」,備好民進黨立委候選人可能產生學倫爭議的名單。因此,民進黨「學倫規範」的出爐,其實是在出爭議前,由黨中央進行「議題」及「危險」控管,是有遠見的做法。而反觀,聲稱學倫議題,是落入國民黨「議題設定」者,難道能保證國民黨2024不攻擊此議題嗎?難道這些論者,有更好的辦法,來阻止民進黨候選人受到攻擊嗎?特別是,據瑞典哥德堡大學V-Dem研究指出「台灣是接受境外假訊息侵擾最頻繁的國家」,並已連續蟬聯九年冠軍。學倫議題的操作,不排除藍白陣營甚至境外勢力,不斷的抹黑、攻擊、造謠、加料。在此時,民進黨提出「學倫標準」的提高,是為了「清理戰場」。否則,民進黨若在此時失去議題的「主導權」,難道是要將對學倫的話語權「拱手讓出」,甚至「大鬧空城」,配合中國假訊息攻勢嗎?令人不解。第二,「學倫標準」的提高,並不是「黨務機構」凌駕於「學術機構」。因為,實質的做法是「如經候選人自我評估及小組審查可能有論文瑕疵之情事,不列該學位去參選」,這代表候選人以及政黨,沒有要用該學術地位,來爭取選民支持,這是在「政治層面」的風險管理,也是在「尊重大學自由」前提下的「務實」作法。就邏輯來看,將「政治」議題和「教育」議題攪和一起,是典型的「打稻草人」的謬誤。然而,近日卻有不少論者、甚至立委,將「教育」層次與「政治」層次混為一談,實在偏離事實。第三,「學倫標準」,從開始到最初,根本不是「派系鬥爭」的議題。最明顯的例子,就例如說,由陳其邁、鄭文燦領銜的「敗選檢討報告」,就明確指出「學倫議題」是敗選原因之一。因此,「學倫議題」,早就是跨派系、甚至跨黨派的共識,學倫問題並非個案,民進黨參選2024的立法委員裡面,其中恐怕也藏有幾顆「學位瑕疵」的未爆彈。而可怕的是,如果2024選舉,民進黨繼續用「鴕鳥心態」面對問題,恐怕才是不明就裡地,走進對手陣營「虛假議題」的戰場。如同有評論指出:「賴清德上任主席至今的改革…主要目的在於告訴社會大眾『民進黨敢把話講清楚』,且已認錯反省」。民主社會畢竟是爭取「全民」支持,若部分的支持者,至今仍沉淪在敗選後那股「不服輸」的氛圍,那必定只會侷限在陰霾裡「自怨自艾」,始終無法走出。誠如賴清德在記者會中所說:「民進黨作為執政黨,作為政治的表率,其他的政黨也應該要跟進,讓整個選舉回歸到政策討論。」現在,民進黨已做出政治表率。而同爆有學倫爭議的國民黨、民眾黨,不能再「站著說話不腰疼」,應該提除相對應的學倫規範。否則,2024選舉恐怕會再度淪落「學倫爭議」的口水之爭,將非全民之福。
  • 投書 林明溱「秀下限」 南投人支持蔡培慧!

    2023.02.09 | 16:42

    南投第二選區立委補選,將於3月4日進行投票。這場補選,表面是地區性的選舉,其實深深影響民主、法治等台灣價值觀。深耕南投已久的前行政院中部辦公室主任蔡培慧,對上已經在南投政壇「盤據」將近三十年的林明溱。蔡培慧是否能展現實力,如同她書中標題所稱綻放「拔地而起的力量」,翻轉南投,全台灣都在看。其實,這場選舉競爭,是代表「在地價值的專業人士」與「地方政治勢力」之爭。更誠如林靜儀立委在輔選時直言:「林明溱參與補選,不是真的要為南投做什麼,而是要幫他的兒子卡位」、「難道由林明溱家族掌握所有資源、隨便要什麼就拿走嗎?」說到底,熱愛權位不是原罪。問題是,林明溱參與各項選舉的「過去」與「現在」,就只是為了林明溱自己的兒子-林儒彬的「大富大貴」而鋪路。就在先前,林明溱早就爆出任用兒子掛上「縣長特助」,幫他跑行程的爭議;不僅如此,林明溱購入推估約五千萬的豪宅,還登記在兒子的名下。總體而言,從食、衣、住、行,林明溱幫林儒彬「想好想滿」、無微不至,但在林明溱的心中,卻始終沒想到南投人民和家鄉前途,實在令人咋舌。更可悲的是,林明溱過去,早就有賄選、財務來源不清等案件纏身,要說是多麼「清廉」的政治人物,恐怕連路上的老太太都不相信。而今年72歲的他,更也本該是安養天年、含飴弄孫的年紀,卻無奈因為兒子初選民調,實在「扶不起」,所以最後國民黨只能讓林明溱「打開後門」,徵召「老將殘兵」上場「代打」。「熱愛權力使人瘋狂」,林明溱「愛兒」成癡、成狂,不計毀譽,拚了老命,卻反倒使國民黨內反目成仇。林明溱就如同郭台銘所言,「朽木為官」、「禽獸食祿」,在晚年甚至還得被迫出演「晚景淒涼」的驚世奇案,令人悲哀。反觀,民進黨推出的蔡培慧,是南投在地出身,學、經歷俱佳,當初九二一大地震,蔡培慧毅然決然踏上重建家鄉之路,令人動容。多年前太陽花學運時,蔡培慧拖著病軀,站在第一線捍衛台灣的自由民主,都看得出她對這塊土的熱愛與付出。現在,南投已經17年沒政黨輪替,就如同先前賴清德主席,於南投輔選時直言:「國民黨一席,民進黨一席,大家不分黨派合作,選好人才為南投打拚」。改變從不怕「積跬步」,但害怕「不踏出那一步」。當初台北補選,吳怡農在一片看衰和不看好之下,打出「改變台灣政治文化」的漂亮一仗,那麼,蔡培慧何嘗不可?這也是開啟「地方政治改革」的開端,值得全台灣民眾共同關心與投入。據媒體報導,年前民調已經顯示蔡培慧、林明溱相差到「個位數」,南投的翻轉「指日可待」,也令人興奮。在3月4日,要選擇為國民黨「秀下限」的林明溱,還是選擇真心「愛鄉」、「愛土」的蔡培慧?選擇呼之欲出,真正檢視南投立委第二選區選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