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年底的選舉主軸幾乎已成為「高等教育總體檢」,對政治人物的論文檢驗,顯然未因林智堅的退選而停歇,最新被揭露的南投縣議長何勝豐從小學直升碩士的「高教奇蹟」,也涉嫌抄襲秘書羅威騰論文的爭議。對此,何議長倒是一派輕鬆,表示自己是依循「吳寶春條款」、以「社會貢獻度」的名義入學,倘若亞洲大學認為他的論文有抄襲,要撤銷學位也沒關係,因為擔任議員靠的不是學歷,而是服務地方的熱忱。(這說法與小智市長說「當好市長,學歷不重要」,實有87分像。) 

坦白說,抄襲不認帳,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但被揭發秒認了、並揚言學位不重要,則是另一種令人不敢恭維的極端。面對這種將學位棄之如敝屣的輕蔑,亞洲大學能無動於衷?教育部能繼續顢頇、坐視不理嗎?並不是說碩士學位有啥了不起,但這是整個高教體制賴以維繫的基礎,假若碩博士學位可以像販售商品一般,需要就買、用不到就退,不等同於默認了「高教學店化」的事實麼?教育部真的該動起來、別再睡了! 

至於提到「吳寶春條款」,那更是學術界的大笑話,當年憑藉著世界麵包冠軍的頭銜,希冀進入政大EMBA就讀卻不符合資格,讓當時的馬政府遭到各界的撻伐,認為制度怎會如此僵化,於是教育部順應民意,迅速修改相關規定,放寬同等學力報考標準,使其符合資格。隨著此高教的「巧門」打開,之後甚至還出現「社群網站十萬粉絲追蹤」就能報考碩士班的荒誕情事,加上今日這起「小學直升碩士」的爭議,儼然成為高教崩壞的破口起始。 

教育追求的是「公平」,當許多人絞盡腦汁、嘔心瀝血的才能拿到學位,另批人卻可以透過各種巧門,獲得同樣的桂冠,則該制度就有檢討修正的必要。學術並無意向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樹立起難以親近的高牆,然而,一旦您真的想要重回校園潛心學習,就請按照既定的程序,按部就班的逐一克服。總是認為制度該「因人設事」的為自己改變,那根本就不該是民主社會所能允許的特權思維。 

重新回顧「吳寶春條款」,其實挺有趣的,當年頂著台灣冠軍麵包的光環,台灣價值滿點,致使在報考政大EMBA受阻時,獲得朝野立委全數力挺,批評教育部制度僵化。誰能料到,幾年之後,為了拓展中國市場,吳寶春發聲明強調自己來自「中國台灣」,表態支持「兩岸一家親」、「九二共識」,聽在民進黨委員耳裡,格外諷刺,會不會覺得當時的情義相挺,是「真心換絕情」呢?又國民黨委員應該覺得慶幸,假若吳寶春宣稱是中國人的當下,還是馬政府執政的話,則為他因人設事的結果,不是讓自己多了一條「中共同路人」的罪名麼? 

此一時,彼一時,這或許就是政治之所以耐人尋味之處吧!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