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同性戀,一直都認為在這世上是可以擇自己所愛,不會被有所束縛,但從那天起,掙扎與無奈的情緒強壓在我身上,我必須帶著它一起生活。

某深夜,我們站在騎樓下,或許是當時情感氾濫的因素,眼中只有彼此的影子,就這樣一個親吻的動作,卻被路上騎車經過的陌生男子說:「同性戀耶!」當下沒有任何憤怒情緒,竟覺得自己像是做錯事一樣,原本的美好氛圍也瞬間降到冰點,從此以後像是戴上面具般,希望外人能把我們當作「正常人」來看待,因此肢體接觸越來越少,甚至碰到對方都很不自在,認為這一切都很反常,但其實最反常的是我們,我們的心理已被現實社會制定的框架所綁架。

接下來的日子經常莫名出現強烈的情緒反應,半夜獨自一人時會無預警地哭泣,想停也停不下來的那種,也會時不時思考感情的發展會如何,只要想到家人認同的癥結點,腦中就會浮現各種坦白後的狀況,永遠都不會往好的方面想,只有不好方面的程度多寡,甚至心情負面到陷入反覆問與答的階段,「如果沒有勇氣開口,我們還是可以一直在一起吧?」、「可以的,反正雙方父母都知道我們是很好的朋友,隱瞞一輩子也不為過吧!」,開始用欺騙的方式來安慰自己這一切都是能夠交由時間復原的,但時間並沒有消磨什麼,反而讓傷口逐漸癒合、結痂,最後變成隱藏在面具下的傷疤,表面上還是照常過日子,體會生活上的大小事,唯獨愛情這件事我無法感受,就這樣,傷疤跟著我四年,已經太深太深了,經常忘記痛並沒有不見,只是沒有揭開來罷了。

深層治療自我,復原傷口

有一天在Instagram看到心理學知識的貼文,發現自己有好幾項徵兆都符合心理狀態的標準-邊緣型人格障礙,與可能正在困惑的你們分享。

分類:

1.灰心邊緣型

  • 是最難被察覺的邊緣性人格障礙類型,因為他們很少在別人面前展現出太過激烈的反應
  • 然而藏在他們平靜的外表下,卻是焦慮、抑鬱、憤怒、自我批評和對被拋棄的嚴重恐懼
  • 很容易會暗地裡自我傷害

2.衝動邊緣型

  • 很容易興奮,但也同時很容易生氣,所以只要別人讓他們有一點點不高興,他們就會出現很激烈的反應
  • 往往不考慮後果就輕舉妄動,進行各種冒險行為,所以很容易會做一些令人後悔的事

3.暴躁邊緣型

  • 經常生氣,容易無緣無故發脾氣,很難有人能夠討好他們
  • 為了保護自己,有時會采取直接的言語攻擊,或將攻擊用自怨自艾的方式表達出來
  • 因為他們比較欠缺耐心,也很害怕被傷害,所以一旦對方令他們失望,就會很快把別人趕走

4自毀邊緣型

  • 欠缺穩定的自我價值,所以非常渴望他人的關愛,也極度害怕被他人拋棄
  • 但因為他們同時有著極端的自我憎恨,所以根本不相信自己值得任何好事
  • 這使他們經常做一些自我破壞行為,例如明明有著深愛自己的伴侶,卻無緣無故跟對方分手,只因為害怕對方會主動拋棄自己

綜合貼文提供的治療方式,以及自我治療階段體會的適用方式,慢慢開始正視自己的內心缺口,找回真實的自己

1.適合自己的情緒發洩

將難以消化掉的負面情緒,透過寫日記、與情感聯繫良好的人訴說自己的感受,從中理解怎樣學習活在當下、調節情緒、改善人際關係和增加抗壓力,培養健康的應對方式。

2.強化內心承受能力

透過心靈雞湯、心情語錄相關貼文或閱讀提升心靈成長的書籍,提高心智化的能力,理解自己的想法、信念、渴望和感受,並與外在行為聯繫起來,可以在處理事情上更有理智性。

3.學習與自己的情緒做朋友

從日常生活中學會熟悉常出現的負面情緒徵狀、認知錯誤,藉由與自己談話及溝通,試著管理自己的思緒,了解如何建立正向的情緒反應。

不要否定自己,「在櫃子裡已經足夠勇敢了。」

自己沒有足夠勇氣和家人出櫃,最大的因素其實在於內心的不確定,而不是父母的不夠諒解。一直以來父母都給我很大的空間發揮,可能就是因為空間太大了

,大到不想放任自己鬆散,於是「中規中矩」的上學、交朋友,卻在高中喜歡上不應該在我人生藍圖中的一個女孩,因此害怕和父母談到任何有關感情的字眼,深怕會透露太多對方的信息。

而不願遇到的還是來臨了,記得那天出櫃的話語權並不在我

「她是妳的女朋友嗎?不然為什麼要那麼在意她交朋友?」

「嗯…對啊。」

「是喔…其實也不是沒想過。」 

從沒想過出櫃這件事可以花不到一分鐘就講完,快到甚至反問:「你們真的沒有想要說的嗎?」,聽到「沒有。」兩個字,我的眼淚開始潰堤,浸濕面具底下的傷疤,也沖刷掉滿是傷痕的內心,逐漸軟化變回真實的自我。

褪去面具的枷鎖,看見如此閃爍

我相信每道傷痕都會產生共鳴,不管好壞,都能為各自人生帶來無可取代的回饋,提供未來調適自己的機會,並非單一面向的侷限,受傷之路著實不順遂,卻能看見生命的純粹。給予正在奔波的你們,擁抱屬於自己的值得,接住屬於自己的閃爍,在這世界上繼續綻放自我。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