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時報主筆室發表了一篇〈陳時中累了 賴清德該上場了〉的社論,批評陳時中部長「政治防疫 決策雙標爭議不斷」,主張撤換防疫指揮官;而新北市長侯友宜也見縫插針,說提升指揮層級「去年我就建議過很多次了」。

平心而論,撤換防疫指揮官又是中國時報「帶風向」言論的又一實例。事實上,上週美麗島電子報發佈的1月國政民調,民眾對台灣防疫成績的表現中位數是80分,顯示即使爆發醫院內部群聚感染後,但民眾對政府的防疫作為,仍維持相當高的評價。

因此,不論從民意、防疫成績來觀察,現在的陳時中部長絕對是帶領台灣防疫的不二人選。中國時報主筆室也提到指揮中心「無法擺平各方利益,以致於台灣的採購過程波折不斷」。但是,先不論有沒有那麼多「各方利益」需要擺平,民調已經指出:65.5%民眾對疫苗採購進度表示滿意、只有27.2%民眾對疫苗採購進度不滿意,顯示疫苗根本不是民眾的心頭之「痛」。

換句話說,疫苗施打與否,根本不是影響民眾對指揮中心評價的重要變數。現階段民眾多數仍認為隔離政策十分有效,雖然疫情對生活某程度有一定的影響,但台灣在疫情下的生活,誠如外媒所說,實在是「正常的可怕」。

中國時報要求撤換指揮官的言論,當然是「政治意義」遠大於「防疫意義」。因為,如果換指揮官後防疫出現破口,泛藍支持者可以笑著一箭雙鵰;而如果換指揮官後,防疫仍然有不錯成績,泛藍支持者也可以除掉陳時中這個眼中釘。但是,如此粗劣的操作手法,早就讓民眾看破手腳、笑掉大牙。

其實,賴副總統在上任後,不管是在推動醫療外交、整合防疫資源、協助生物科技發展等方面,都卓有成績。而現在的防疫主角,應該是最辛苦的醫護人員、指揮中心,甚至是在第一線對抗疫情的桃園市民們。各司其職、專業分工才是台灣對抗疫情的關鍵,而只有懷有政治意圖者,才會在大敵當前時擾亂軍心、挑撥離間。

曾有人說,台灣因為經歷過SARS,公衛體系已經十分成熟。但是,看看近期如邱淑媞、楊志良等國民黨「公衛專家」的言論,就知道我們不該對台灣防疫,如此的樂觀。疫情還未結束,這種破壞防疫決策的言論,應該適可而止。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