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流浪地球》

2020年的新冠狀病毒,真的是毫無預警地出現嗎?它究竟是悄無聲息地出現,還是其實早已蓄勢待發,又或是我們把「它們」逼迫出來的?是否還有其他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探索和想像?無論是冠狀病毒、美國流感、澳洲大火、又或是東非蝗災,無一不是在提醒我們人類應該去正視自己對於環境與世界的作為是否引起了大自然或是地球的反噬。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全球生物多樣性宛如一副絢麗的掛毯,而人類也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讓我們得以果腹,得以呼吸」。他表示:「然而,人類似乎已經忘記,我們是多麼需要大自然,才能獲得生存和幸福。隨著人口和需求持續增長,我們不斷用竭澤而漁的方式壓榨自然資源,其中也包括野生動植物和它們的棲息地」。

 攝影:戴境吟

我不禁開始反思,人類對待大自然與動植物的方式是否出現了問題。動植物在經歷了人類的肆意濫殺、砍伐破壞後,會不會因此出現很多的延伸問題?除了是物種滅絕問題以外,動物會不會因環境改變在遷徒過程中產生基因突變或變異的可能性,地球才會在近幾年內屢次出現不同程度的災害與病毒。

由於人類過度獵殺,研究發現越來越多非洲象的基因出現改變,導致它們出生就沒有象牙。環境污染的問題也導致了各物種的外觀與器官發生突變,如:雙頭蛇、連體鱷魚、獨眼鯊等。

 

    攝影:戴境吟

究竟是什麼樣的心態讓這些殘忍的盜獵者去傷害這些無辜的生命?動物的生命難道就不該被平等地對待嗎?換言之,世界上所有的物種保育都需要人類的配合。每一個物種的消失對於大自然而言都是一次巨大的損失。人類與環境及物種一旦失去平衡,地球也將慢慢步入滅絕。你或我,都真的想過這件事情的嚴重性嗎?

2019年開始,全球物種滅絕的速度已面臨失控的局面並持續不斷加快中。根據聯合國在巴黎發布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全球評估報告》中顯示,地球已有接近四分之一的植物面臨著在未來十年內消失的險境。在污染問題上,報告顯示從1980年開始,海洋塑料污染增加了十倍,至少影響了267種海洋動物。但人類依舊肆意開墾與無限制地濫殺無辜的生命對大自然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傷害。

對於一些無目的濫殺動植物以及圈禁它們但卻沒有給予足夠生存空間的人類,何曾想過它們的感受與心酸。不僅能從動植物的感受和舉動看出,更多的是整個社會環境與地球的種種災難都在以它的方式讓我們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雖然世界上有很多保育中心和為環境獻身的志工團體等,但仍需要所有人的配合與支持,才能夠真正地發揮效益。我們應該開始正視自身與環境和物種之間的相處之道,並通過我們的力量去改變或是減輕地球的負擔。

攝影:戴境吟

 

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式去改變:

  1. 嚴格實施並執行禁食野生動物法

濫食野生動物會引發很多未知的災難,而此問題對國家公共安全構成了很大的隱患。因此,無論是政府或人民都應該對食用野生動物的問題嚴格把關。政府應該制定禁食野生動物法,人民也必須極力配合並執行,切實地杜絕一切衛生安全風險。

  1. 停止動物表演

為了滿足人類的好奇心,動物園不乏會有一些表演以及活動讓遊客觀賞。但動物真的快樂嗎?動物是經歷了什麼樣的訓練才練就了那些有趣滑稽的表演,又是多麼地嚮往無憂寬廣的原生地?只要人類沒有這樣的需求,讓動物們都能夠依循天性生活,相信當我們看見自由歡樂的它們也會由衷地為他們感到快樂。

  1. 生活習慣的綠化

無論是共車、減塑、又或是節能減碳,都應從自身做起。我們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使用環保袋等,培養這些好習慣的你將會發現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並能夠大大降低對動植物生存構成的威脅。

 

  攝影:戴境吟

此次疫情若是得到控制,你我又是否能夠保證其它病毒不再發生?我們究竟應該經歷多少次的生死交錯和災難病痛才會真正甦醒與改變?從此時此刻經歷的痛開始,我們都應該去反思、去改變與自然生存的模式。

我想,只要我們願意做出改變,地球會看見,大自然也會原諒我們。我們只是缺乏開始行動的勇氣,但你有面對物種滅絕,世界結束的勇氣嗎?

我們需要拯救的從來都不是地球,其實是我們自己。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