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是個聯邦,最大的1個邦是拜揚(Bayern),又稱巴伐利亞(Bavaria),在鐵血宰相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統一德國前是個獨立的王國。末代國王路德維二世(König Ludwig II)所興建的新天鵝堡迄今仍吸引大量的觀光客前往憑弔。儘管已經成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一部分,這個邦始終是以「自由的邦國拜揚」(Freistaat Bayern)自居。

拜揚政壇老將項訥格(Wilfried Scharnagl)8月30日發表1本新書:《拜揚自己也可以活:追求自己的國家》(Bayern kann es auch allein. Plädoyer für einen eigenen Staat),抱怨拜揚處於「雙重的移轉聯盟」(doppelte Transferunion)之中,又要送錢給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又要送錢到歐盟。

在德國聯邦制的「邦際財政調整」(Länderfinanzausgleich)制度下,有錢的邦會提供較窮的邦財政支持。拜揚是德國最富庶的幾個邦之一,自然也會每年流出大量金錢。對項訥格等保守派人士而言,這些錢的用處真是「天曉得」(für Gottweißwas)。他認為,解決之道就是打造拜揚「自己的國家地位」("Eigenstaatlichkeit" Bayerns)。

項訥格主張拜揚脫離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後,不會有什麼困難。這個邦擁有1250萬居民,又有極高就業率,德國很多不同地區的人都「用腳投票」移居此地。此地風景美麗,人民又有美德。拜揚邦的憲法更是1個完全國家的憲法(eines Vollstaates)。

項訥格認為拜揚應採取蘇格蘭模式,來脫離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將來,拜揚當然還是會與「母親」(Mutter)德意志維持團結一致的關係(德文是以「父親」Vater來描述「祖國」Vaterland;項訥格顯然是故意以文字遊戲來表明不把德意志當成「祖國」)。

項訥格刻意選在柏林的布蘭登堡門前面的巴黎廣場(Pariser Platz)發表這本新書,用心相當明顯。這道門不但是昔日進入普魯士朝廷的必經之地,也是柏林圍牆的起點。是普魯士統一德國的象徵,也是德意志分裂的象徵。而當年逼迫拜揚王國放棄主權的,正是普魯士國王兼德意志國皇帝的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