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雞蛋價格上漲,農委會卻澄清目前蛋價合理,且預估農曆年前一周價格就會趨緩。但業者卻預估蛋價會一路漲到清明,又說明一整串產量減少的原因,和農委會說法不一;而超市蛋價沒明顯暴漲,但傳統雜貨店卻一口氣調漲4元跟6元,再加上媒體報導市場出現「限購令」…。這其中,究竟是誰在鬼扯蛋?又是誰在鼓勵民眾瞎搶蛋?
據統計,雞蛋產地售價從去年6月每台斤24.5元一路飆漲,而蛋商同業公會也表示,雞蛋批發價每斤42元已維持4個多月,業者實在無法反映成本,於是決定從1月8日起調高售價到45元,過幾天可能還會漲到50元。
公會說明,前年因為芬普尼雞蛋事件影響,養雞戶開始減養蛋雞;去年清明節蛋雞染病有400萬隻蛋雞死亡,小雞生長數量來不及接上;加上去年8月中南部水災(823)淹死數十萬隻雞,導致市場雞蛋供量告急,於是現在決定漲價。
消息傳出,消費者出現搶蛋現象,1月9日當天有民眾向媒體投訴「買不到蛋」,媒體甚至報導有「限蛋令」,導致更多民眾搶蛋,也掀起這波缺蛋風波。
對此,農委會澄清「應該是買不到較去年蛋價低點時的便宜雞蛋」,而不是買不到。目前價格合理,預計農曆年前一周價格會趨緩,呼籲民眾不要驚恐。但還是有蛋商在媒體受訪時表示,因為小雞成長需要4到5個月,所以這波「缺蛋潮」可能要維持到清明節。
這其中,到底誰在說謊?誰在引發恐慌?
專家表示,蛋雞減少、蛋價上揚是事實,但應該沒有「缺蛋」問題,因為目前每日有10萬箱雞蛋供應,雖然有點緊,但大量用蛋的加工業者不會在價高時提高進貨量,加上雞蛋又不是衛生紙,無論廠商或消費者都不能「囤貨」,因此理應沒有需求增加問題,缺蛋可能性很低。
此外,蛋雞染病、淹水死亡都是前年和去年的事,即使恢復供應鏈要4至5個月時間,但業者多半在去年就已執行,根本不用等到清明過後才恢復。
價格上,近半年蛋價的確上揚,但影響最大的是中小型的店家,供應商不敢對大型業者一次漲足;而一般消費者方面,傳統店家快速反應漲價,但超市超商業者,多半卻沒有蛋價暴漲現象,民眾根本不需要「搶蛋」。
據了解,媒體報導「限購令」的狀況,的確發生在部份中小型店家身上,但主要是供應商貨源不穩所導致,並非全面性限蛋,而報導隔日,各大賣場雞蛋充足,甚至有連鎖超市發起促銷活動吸引民眾到店消費,也難怪農委會認為這些都是假新聞。
但無論是政府掩蓋真相、業者危言聳聽或媒體錯誤報導,未來如何避免像去年雞隻大量死亡事件,是政府責無旁貸的工作;中小型店家因蛋價上揚而成本增加,是否會影響未來民生物價上漲,更是官方應該重視的一環。另外也呼籲民眾千萬不要囤雞蛋,畢竟不新鮮的蛋,可是會對健康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