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育刻不容緩,而桃園觀塘大潭藻礁近日在生態復育方面傳出好消息。正面臨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開發威脅的觀塘大潭藻礁,屢傳出生態保育喜訊。除去年發現國內一級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今年六月發現國際禁捕的「紅肉ㄚ髻鮫」外,15日晚間,在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所舉辦的夜間生態觀察活動中,一名參加者驚喜發現色彩繽紛、模樣可愛的「小丘多彩海蛞蝓」,成為台灣本島第一筆發現紀錄。學者和環團喜出望外,大力呼籲經濟部及中油公司另謀天然氣站,共同保育大潭藻礁生態。
夜間生態觀察活動中,目擊小丘多彩海蛞蝓的上百位參加者紛紛被牠可愛嬌小的身影征服,直呼「好療癒」;翌日,聯盟志工再度前往觀察,也發現原先小型潮池裡的兩隻「小丘多彩海蛞蝓」,隨即錄影存檔並請教海洋生物專家。
國立成功大學水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邱郁文表示,2013年連江縣馬祖東莒花蛤保護區生物調查時,小丘多彩海蛞蝓首度被登錄於大陸沿海記錄。2015年曾以「隆線多彩海牛」為名,被金門縣洪清漳老師紀錄曾在金門縣烈嶼現蹤。至於15日晚間在大潭藻礁潮間帶潮池的現蹤,則是台灣本島的第一筆正式紀錄。
小丘多彩海蛞蝓長約2.5公分,乳白色背部有明顯的紫紅色大小斑點,橢圓形的身體邊緣則有一圈鉻黃的色帶,鮮豔醒目;蠕動時,柔軟的身體隨著礁體的凹凸帶動著頭部兩隻觸角前後左右搖擺,背部尾端則有羽毛狀的鰓,伸縮自如,相當逗趣。
邱郁文表示,「大部分的裸鰓類食性專一或狹窄,因此,許多後鰓類出現的時間和棲地有相當的選擇性。由此可研判大潭藻礁正是小丘多彩海蛞蝓的棲地,也不排除此時正是他們繁殖的季節」。
去年五月,中油顧問即濕地學會學者曾公開表示大潭藻礁生態不好,但行動聯盟表示,這一年多來各單位所做的調查資料分明顯示「大潭藻礁的生態比觀新藻礁還要好」,一般民眾到大潭藻礁夜觀都可能發現到未登入紀錄的物種,足證大潭藻礁生物多樣性有多豐富,「若假以時日,遏阻汙染源,藻礁的生態系必然有更令人期待的數據出現」。
行動聯盟強調,現在環現差專案小組將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工業港開發案退回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環團也以經濟部發布的相關資料證實「天然氣缺口」是假議題,趁此小丘多彩海蛞蝓現蹤之際,特別呼籲經濟部及中油早日另謀天然氣接收站場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