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存廢、轉型成為轉型正義重要課題。文化部鄭麗君接受新頭殼專訪時明白表示,今年她就會提出中正紀念堂的轉型法案;轉型後,中正紀念堂就不會存在,會被轉型成新的機構。

馬政府在2011年將中正紀念堂的組織設立在「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法」,並指定文化部辦理先總統蔣公紀念文物資料之蒐集、典藏、展覽及藝文推廣活動業務,特設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主掌中正紀念堂的文化部長鄭麗君說,促轉條例去年12月通過,第5條明訂公共場所的威權象徵必須要處理。所以,中正紀念堂依促轉條例是要「被轉型的」。文化部早在去年228就宣示要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一方面是居於轉型正義想法;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民主化30年了,還用一部法律明訂一個組織要追思蔣公;從這兩個角度,中正紀念堂都應該轉型。

鄭麗君說,轉型正義是個法律工程、政治工程也是社會和解的工程;必須還原真相,真正從受害者立場瞭解人權迫害過程,釐清加害結構,重新對受害者做平反,並處理加害結構,以及在人權的價值上和解;也因此很需要社會對話。若僅是少數人瞭解真相、少數人說要轉型,但大多數人卻在分歧的歷史記憶,那就不是深刻的轉型正義。

鄭麗君說,因此,中正紀念堂轉型其實不是只把銅像移走,因為這牽涉到一部法律,要有法律程序;但法律程序推動過程,要創設社會對話,並在參與過程中,討論為何轉型及要轉形成什麼。

鄭麗君說,去年228宣示要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後,文化部就組成專家諮詢推動委員會,也開始舉辦社會討論,辦了7場審議式民主願景工作坊;之前都在台北舉辦,接下要去中南部辦;另外也辦了約80萬人參與的藝術策展,希望有一點時間推動社會對話,「之後我們就會在今年提出法案」,經行政院,送立法院;讓這個轉型完成一定的民主程序。

鄭麗君說,因為行政院成立促轉會,文化部的法案送到行政院時,應該會交給促轉會審查。「不過我的立場都是清楚的,就是中正紀念堂需要轉型,希望這個轉型有充足的社會討論」。

鄭麗君說,工作坊時,有人說他是第一次面對受難者家屬;有人問「是不是一定要把銅像搬走,你才會高興?」然後受難者說,「就是要搬走,他心情才會平復」。這種對話以前不會發生。「我們沒有太多機會讓受難的心情、真相,被好好的說,被好好的認識瞭解,然後彼此討論」,「我是相信同理心是存在的,我相信人權多少是社會的共同價值」,如果這些故事、真相被瞭解,「難道我們沒有同理心理解,我們真的要推動轉型正義?所以這個社會討論一定有價值,會協助我們創造共識」。「我是很期待走完這個過程,我們把法案提出來,開大門、走大路。因為我覺得最大的銅像是那部法 ,不是只是那個有形的銅像。」

鄭麗君說,「我會提出一個法,中正紀念堂要轉型成什麼,轉型過程該處理的事項」。組織、人員的調整,空間怎麼處理,這個包含銅像怎麼處理;媒體追問,中正紀念堂還會存在嗎?鄭麗君明白說,「不會」,它會被轉型成新的機構。「我心裡也有我的想法,但是我是希望社會討論」,決定權回到了公民。至於建築會會如何改變?鄭麗君說,就看社會的討論。

至於中正紀念堂裡面的衛兵會不會撤離?鄭麗君說,衛兵是國防部派的;因為有了中正紀念堂,所以國防部會派人來;「只要這個組織轉型了,就失去了他派衛兵的標的」。未來還會辦北中南東願景工作坊後,開始收攏跟專家諮詢委員會,試著提出法案,並辦公聽會後,今年她就會提出法律修正案。

至於獨派學生對慈湖潑紅漆遭起訴,鄭麗君說,其實中正紀念堂以前也是有人對銅像表示意見;這裡面有不同意見的人,例如獨派或要紀念蔣公者等等。她個人看法是「我們是政府,因為公民團體、人民,他沒有公權力,所以這樣表達意見。對我而言,掌有公權力,就應該思考做我們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不能只看這些行為的表面」;因為過去台灣沒有做轉型正義,所以社會自然存在分歧的意見與衝突。她相信轉型正義上路,大家坐下來對話,以後這些衝突會慢慢減少。

相關新聞:

鄭麗君專訪之一》執政黨要有首都願景 應認真思考推自己人

鄭麗君專訪之三》中國說我們文化台獨,何德何能?

鄭麗君專訪之四》爭取政院預算支持 明年推出台語頻道

鄭麗君專訪之五》框列60億元 文策院要點燃ACG、影音產業

鄭麗君專訪之六》將台北從政經中心 改變為文化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