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法務部司法官學院院長蔡碧玉指稱,72.7%的民眾是聽名嘴的話「有錢判生,無錢判死」而誤解司法。蔡並說,要提升人民對司法的信賴度,需「約束失控的媒體」。天啊!我們台灣怎會有這樣失控的檢察官,居然還當司法官學院的院長。

請大家想想,「有錢判生,無錢判死」這句坊間名言,存在台灣社會有多少年了?而台灣之有「名嘴」才有幾年?據我印象所及,台灣電視節目之有「名嘴」,至少是民國八、九十幾年有線電視開始有政論節目「2100全民開講」以後之事,而「有錢判生,無錢判死」則在台灣社會上流傳許久,没有六、七十年,也至少有四、五十年,我在學生時代就有聽過。

我們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籌備委員會副召集人瞿海源先生不是社會學的博士嗎?請他說說依他的社會經驗或了解,「有錢判生,無錢判死,」起源何時迄今有多少個年頭了?

因為司法過去的確曾存在「有錢判生,無錢判死」的社會現象,只憑「名嘴」是絶不能創造出這樣的社會現象,「名嘴」充其量只是反映或引述了這樣的社會現象,把「有錢判生,無錢判死」的社會現象推給名嘴之說法,就應打五十大板,而將人民所認知的這樣的社會現象,說是聽名嘴的話而誤解司法,就應再打五十大板。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布藍廸斯 (Louis Dembitz Brandeis)曾說過:「一個法律人如果不曾研究過經濟學和社會學,那麼他就極容易成為社會的公敵。」蔡碧玉顯然是没有研究過社會學才會說出完全違反社會現象及社會認知的話,那她「職前訓練」出來的司法官學院的司法官們,難保未來不是社會的公敵!

最後,在台灣果真要提升人民對司法的信賴度,絶對不是需「約束失控的媒體」,而是要「約束失控的司法官」,台灣的司法官如果不失控,既不貪污、又不恐龍、更不成為政治打手,我們今天還需要召開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嗎?

(作者:台灣陪審團協會理事長  張  靜)

延伸閱讀:【讀者觀點】張靜們--司改公敵!

台灣陪審團協會理事長張靜律師認為,在台灣果真要提升人民對司法的信賴度,絶對不是需「約束失控的媒體」,而是要「約束失控的司法官」   圖:台灣陪審團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