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陸委會副主委、現在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擔任訪問學者的童振源,針對中國外交部長王毅25日(當地時間)於華府智庫談及台灣憲政的言論撰文回應。童振源認為,這是中國對台政策「從九二共識邁進妥協的一大步」,讓兩岸和解的路更寬敞,也使民進黨新政府與中國互動的基礎出現協商空間。

童振源這篇以《從九二共識到憲法與憲政》為題的文章中指出,王毅25日一席言論,表示期待520後「台灣新的執政者」會以自己的方式,表明願意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接受「他們自己憲法所規定的大陸、台灣同屬一個中國。」還說「她(蔡英文)既然是按照目前他們的憲政所選出來的,就不能違反自己憲法的規定。」

童振源認為,這席言論可說是中國對台政策「從九二共識往前邁進妥協的一大步」,讓兩岸和解的路更加寬敞,也讓民進黨新政府與中國政府互動的政治基礎出現可協商的空間。

童振源指出,台灣與中國的爭議核心在於主權爭議,包含領土歸屬、人民同意權、政府管轄權、國家對外代表權、國家與人民的國際參與等5個層面。他也指出,傳統上,中國要求台灣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目的在於強調台灣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叛逃的一省,中華民國政府只是內戰失利逃亡到台灣的政治勢力。

他表示,經過2000至2005年國共交往建立的互信,國共兩黨找到交集,以模糊的「九二共識」作為兩岸互動的政治基礎,兩岸可以各說各話,但是,台灣在實質作法上不能走向「一中一台、兩個中國。」直到總統馬英九2008年執政後,兩岸都表示願意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對話,卻對「九二共識」的內容各說各話。

在此「零八共識」的基礎上,兩岸關係緩和、雙方政府持續互動,更重要的,中國同意建立陸委會與國台辦的互動管道,甚至可以形成雙方領導人的高峰會,童振源認為「中國已默認中華民國政府的地位。」

然而,童振源也表示,「零八共識」雖創造兩岸和緩關係與默認中華民國政府地位,仍沒有正式承認中華民國的管轄權,也沒有解決台灣的人民同意權、國際代表權與參與權;相對的,在這項基礎上,「台灣人民對於兩岸交流的政治意涵及兩岸政治分歧可能造成的影響,充滿疑慮。」

童振源認為,如今王毅願意公開提及台灣「憲法」與「憲政」,表示中國可接受中華民國憲法對於兩岸關係的定位。同時,「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主權的象徵,相當程度上,「也表達適當模糊空間的善意,甚至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的管轄權。」再其次,中國談到台灣執政者是經過「憲政」選舉出來,隱含了「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的合法性,及默認台灣人民經由民主程序的同意權。」

童振源認為,兩岸主權爭議是基於根本的衝突,短期無法化解,但至少兩方逐漸往中華民國憲法與憲政體制移動,開始尋找互動的制度性政治基礎,這會比「兩方各說各話的九二共識或零八共識更鞏固、更持久。」

同時,王毅的言論也顯示,中方正在調整態度,不再堅持「九二共識」,而是願意針對兩岸主權衝突的本質,與民進黨建立政治互動的新基礎。童振源認為,民進黨應該根據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妥善回應中方的立場調整,才能創造和平發展與繁榮進步的互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