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月初委託台灣指標調查,詢問民眾「國民黨擁幾百億黨產,還有當時政府讓黨營事業特權獨占的獲利,您是否贊成讓新國會立法,讓政府收回這些資產」,結果顯示,高達67.4%民眾贊成。而由國民黨青年組成的「草鞋聯盟」更認為,黨產已成為國民黨的負債,而非資產,呼籲主動提出清楚且符合社會期待的處理原則。

有民意、容易的先做;黨產全民有共識!

2016年1月16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以689萬餘張票、高達近六成的得票率,完勝對手國民黨,成為台灣下一任新總統。全面執政,絕對權力,蔡英文有機會貫徹意志,把過去民進黨朝小野大無法推行的改革,陸續在未來4年逐一實踐,其中,黨產,可以開出轉型正義的第一槍。

《今周刊》進一步分析調查對象的政黨傾向,不只民進黨、台聯支持者超過9成贊同,就連國民黨支持者都有4成9支持新國會立法收回國民黨黨產,親民黨支持者也高達7成7。顯示立法追討國民黨黨產,全民已有高度共識。

對於黨產問題,檢視蔡英文過去的主張「一定要清查不當黨產的問題,確保政黨不可以投資事業,要讓未來的台灣政治可以公平競爭。」她認為台灣民主政治最大的阻礙就是國民黨黨產,讓台灣政黨無法公平競爭,讓台灣政治長期以來不健康,也宣示將處理國民黨的黨產。

三大類黨產來源解密 違反民主精神

目前持有的黨產來源不外乎三大類:黨費、政治獻金及政黨補助金等;營利事業投資收入及股權增值;出售土地所得。

其中,每年黨費收入有限,以2013年為例,僅5千1百餘萬元。從近幾年國民黨的收支結算表可以看出,黨費、政治獻金及政黨補助金等收入,在龐大的人事費用、辦公費及選舉支出下,根本入不敷出,因此,可以斷言,國民黨這幾十年累積的龐大黨產全部來自事業投資及出售土地所得,而這兩項都是「不當的」。

「政黨不能、也不應該經營營利事業」,目前已是全民共識,但1988年5月,《今周刊》社長梁永煌在《財訊》月刊上製作「黨營事業專號」封面故事時,國民黨還洋洋得意地表示,靠黨營事業自籌經費,才不用靠募款運作;而當時黨營事業也不斷擴大投資,持續增加財團合夥人。

國民黨一手掌控黨政商太荒謬

數十年來國民黨最賺錢的事業,可說幾乎全部是特許的,在此以兩個例子來證明:一是有十餘年是台灣唯一的融資融券公司——復華證券金融公司(現已併入元大銀行);二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台」之一——中國電視公司,它們都曾經是國民黨的搖錢樹。

政黨經營營利事業的荒謬,可以從行政院前院長俞國華一度身兼國民黨大掌櫃財管會主委、央行總裁、經建會(國發會前身)主委看出;試想一人身兼這3個職務,一手掌握匯率和利率,一手擘畫國家經建發展,國民黨的投資當然穩操勝券,也就被認為是特權牟利了。

透過掌握國家機器,執政時把特許證照發給黨營事業,誰敢說這些公司的獲利不是「不當黨產」?

三部曲狠吞高價國有地 無償占、廉價租、低價買

帝寶的土地,在日治時期是台灣放送協會所有,國民黨於1956年,憑交通部的一紙公文,將土地無償登記為黨營事業中廣公司所有。98年底,中廣以88億元,將這塊5600餘坪土地賣給黨營事業中央投資公司;中投再於99年以90億元賣給宏盛建設,才有今天的帝寶豪宅。

至於原中央黨部土地,正是國民黨「侵占國土三部曲——無償占用在先,接著廉價承租,最後低價買進」的最佳案例。

早期國民黨無償占用目前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大樓坐落的土地,接著低價承租,再於90年6月,由財政部國產局認定這塊1824坪土地,「其已有租賃關係,難於招標比價,且收回確有困難」,以公告現值加2成,總價3億7千多萬元,遠低於市場行情的價格售予國民黨。

2006年3月,國民黨以23億元將大樓賣給張榮發基金會,扣除土地及建築成本,多出來的金額原本就是國家的,這當然是不當黨產。

(本文經《今周刊》授權刊登,更多資訊詳見《今周刊》NO.996期封面故事「柔韌不屈 6個故事 認識蔡英文治國性格」)

《今周刊》第996期的封面。   圖:今周刊提供

今周刊在這期的封面故事中,也將台灣新總統蔡英文與德國總理梅克爾做比較。   圖:今周刊提供